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的国际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品格与品德课程方面,我们为学生的品格发展规划了三个维度的发展领域的课程:个人领域的成长,成为正直、诚信、尊重他人、关爱、有适应力、坚毅、负责的年轻人;社会领域的素养,注重发展在和他人交互中需要的认知与能力,如团队合作、有效的沟通技能、同理心、冲突解决能力、领导力;全球领域的素养,关注建构全球化与国际化意识与能力,如中国文化深度浸润、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多角度探求全球化问题、有效参与各类本地与跨区域的真实情境事务等等。这三个维度分别引领我们学生从个人的成长到逐渐发展他们在人际、跨文化互动中的各种素养与能力,最终成为负责任的世界公民。

    国际部初中学生近两年都参加了“全国Brain Bee脑神经科学大赛”,并取得了一、二、三等奖。初中生还参加了高中生云集的第32届和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摘取了数项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由7、8年级组队的FPSPI(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blem International)队伍在2017和2018年分别获得了中国赛之冠和第二名。由6年级OM创新社团的5名学生组成的“雷霆战队”,作为90多支参赛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支队伍,获得OM(头脑奥林匹克)2018全球总决赛全球的第三名。除此以外,学生在“上海机器人挑战赛”“上海市青少年建筑模型锦标赛”“上海市家庭机器人挑战赛”、“STEMx大赛”“乐高搭建大赛”等各项赛事中摘金夺银,显示了国际部初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国际部2至8年级的全体学生参加了NWEA的MAP英语水平考试。这是一个美国本土学生和许多国际学生都参加的英语水平考试。该考试包括Language和Reading两部分,上中国际部2—8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显著高于美国当地学生。

    学校善治建标

    实施融通中外与一流国际学校“完整形态”

    上中国际部敢于持续融通中外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将取得的经验迁移、创造性运用于上海中学本部教育改革中。上海中学本部在推进国际视野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实验探索过程中,也敢于将国际部经过实践检验的成果加以运用,同时将自身的数理化以及科技、工程方面的创新探索整合运用到国际部教育中。

    上海中学国际部与本部的互通互鉴,在学校善治上称为“融通中外”的标杆,不仅增强了学校自我造血功能,而且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构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的“完整形态”,使学校持续走在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与现代化的领跑线上。

    研究型氛围浓郁:两部互鉴的研究“硕果”引领基础教育国际化

    上海中学国际部注重激发教师开展基于国际课程实践的教育教学探索。如分析本部数理化强潜能、小班化教学如何运用到国际部学科强潜能学生培育中;开发国际部高中段与初小段自身的课程体系;形成切合国际部发展的教学大纲;推进基于实践的中美理科教材比较研究,形成《中美中学理科教材的比较(高中卷、初中卷)》两本著作;促进高中国际课程本土化实践探索,形成《高中国际课程实践研究》7卷本。国际部率先开展的优质高中国际课程探索经验,成为上海市率先开展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的参照标准,催生了全国首个以国际课程为研究对象的科研院所——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国际部教师积极开展基于实践的国际课程研究,并投身于上海市普通高中试点国际课程的年检、教材审查等探索性工作中;120多名外籍教师也根据国际部学生的特点研究完善英语标准课程大纲,使学生加入WSC以及History Bee And Bowl并获得佳绩,Mark Seeley教师获得“上海市白玉兰奖”。

    上海中学本部大力研究如何将国际部经过实践检验的国际教育先进元素融入到本部学生教育改革研究与探索中,从而提升了我国学生国际视野下的核心竞争力。本部借鉴国际课程的选择性、探究性与“学科群”思想,建构了适合我国学生志、趣、能匹配的学校课程图谱,包括语言与文学、实验科学等7个学习领域的14个学科范畴的500多个科目与模块,每学期开设15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极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借鉴AP课程的经验,上海中学2013年起自主探索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大学先修课程,促进学生有准备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广、层次更深的内容,至今累计有1000人选学,为理科类有潜质学生提供了一个高端课程平台。这种相互融合与借鉴,打造出现在上海中学一校两部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为深化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一块绝佳的实验田与丰收地。

    创新型平台涌现:两部共通的创新“成果”促进基础教育现代化 

    上海中学本部与国际部共同推进的诸多创新型平台,提升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上海中学本部与国际部在人力资源、课程建设、创新实验、文化交流、体艺活动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互通。如本部教师到国际部兼课,国际部教师到本部上发展课;本部与国际部数理化等理科教师共同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探索;学校建设的创新实验室,如化学仪器分析实验室、VR实验室等30多个实验室两部共用,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相互借鉴;本部与国际部一起,组队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以及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双部数理化教师在一起举行公开课研讨等。

    基于研究与创新的双部互通、双部互鉴、双部共赢,使上海中学本部与国际部的教育质量不断达到新的高度。构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重在搭建一个核心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国际人才”;追逐两个发展关键点——“研究型”与“创新型”。“研究型”强调氛围营造与机制支撑,重在土壤培育;“创新型”强调目标驱动与平台建设,重在学问之道。构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创新型国际学校”,力求学科教学质量的高水平和人才培育的高素养,不局限于传统课程和教材内容的传授,而以提升人才素养为着力点,打破学生发展的学段培养之时限,也打破课堂空间之局限,以终身学习,读好书本与实践两本人生之“大书”,放眼于学生的生涯规划与人生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由冯志刚校长主持的上海市哲社教育学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构建研究型、创新型普通高中的实践研究”正在推进中,发表了《研究型、创新型高中是科创教育的生长土壤》等10多篇论文,正组织编著研究型、创新型学校系列丛书,将引领越来越多的学校走在构建研究型、创新型学校的发展路上。

    上海中学国际部与本部在同一校园,不但增强了学校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且使两部的教育质量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感言】

    在敢为人先的探索中 树立国际教育品牌

    上海中学原校长、上海中学国际部创始人、   

    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 唐盛昌

    我国正在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国之“强”的标杆是世界一流或领先水平。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不仅要通过“看”去了解国际教育,更要在实践中理解国际教育,形成属于自己的国际教育品牌,为我国基础教育走强提供基于国际教育实践的方案。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创立与发展,就是成功的实践,不仅树立了中国学校独特的国际教育品牌,而且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并为外国同仁认可的国际教育品牌。

    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品牌内涵在于尊重国际标准,坚守中国特色,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倡导的“融通中外”的原则落实中彰显自身的独特风范,并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尊重国际标准,学校能按照国际标准去办国际教育,注重推进学校教育的选择性、探究性、创新性与个性化、现代化。衡量学校是否按照国际标准办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能否在国际公认的教育评价中取得良好成绩。上海中学国际部敢于在学校课程整合化、教学组织多样化、学生活动丰富化的探索中,把握国际教育的精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国际上公认的教育评价中一直保持领先水平,显现了学校对国际教育标准的理解迁移能力与实践转化能力。

    坚守中国特色,学校在境外人士子女教育过程中,敢于融入我国数理化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优势,课堂教学的关爱优势、教师集体备课的智慧传承以及中国文化、汉语教育的独特魅力,贯穿在国际教育的全过程。这种融通中外的国际教育办学风格,正成为在华、在沪学习与工作的海外人士为子女选择国际教育的重要风向标,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以及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教育服务环境。

    显然,一种国际教育品牌要持续发挥示范、引领的活力,就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面向未来,上海中学国际部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为我国基础教育走强提供一种“融通中外”的教育推动力,成为一块不可或缺的教育实验田。

    学术高度是成为 现代一流名校的基本指标

    特约国家督学、上海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 冯志刚

    无论是中国名校,还是国际名校,促进学生在学术型课程学习中达到一定的高度,营造教师开展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学术探究良好空间,成为现代一流名校的基本指标。一所学校,没有学术高度,就不可能成为名校,更不可能成为现代一流名校。

    基础教育阶段的名校学术高度,其衡量标准不是看我们的学生或教师写了多少高质量的论文,而是看教师是否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探索,开设诸如国际文凭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这一类高水平的学术课程并促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新的高度;看学校能否立足于学生感兴趣的高水平学术课程开设,促进学生在学术课程的学习中达到国际同类学校的一流或先进水平。

    一所名校的学术高度,不仅体现在现有、国际公认的高水平学术课程的开设质量上,也体现在学校能够根据集聚学生的特点,提供或开发全面而有个性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学生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国际部高中阶段的套餐式“人”形课程体系,初小阶段培养负责任世界公民的环形课程系统,既显现了学校教师课程开发的高度,也显现了学校课程供不同类型学生选择学习的宽度。

    现代名校的学校课程设计与系统实施,是针对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又基于师生共同的学术理解,从而形成了现代名校文化中的“学术共同体”。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与学习的过程中,敢于不断挑战未知,并且善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学术路上探究的气魄。名校的教师在引领学生的学术发展中,自身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究精神也会不断激活,聚焦课堂、聚焦学生、聚焦校情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探究,学术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学校应为教师根据时代的变化与学生发展需求创设良好的学术探究环境,包括鼓励教师开展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课题、项目探究,推进国际教育与国内教育的比较研究,促进国际部与本部教师的教学思维碰撞与交流等。这也是上海中学本部与国际部在同一校园里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双向融合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