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优质的“和乐课堂”
教学理念在教师备课时常常是处于隐蔽状态的,但它又对教学走向与效果产生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平日里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比如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同的理念,备出来的课也会千差万别。
教学预测不能是教师的主观想象,而要有客观的分析,尤其是来自学生的建议与意见。有的时候,还需要有相应的数据分析,从而缩小预测与结果的差距。他们的预测在考虑教师本身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考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及其效果,以及由此而获得的幸福指数。
他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思路要清晰,突出重点项目内容,并提供突破重点的相应教学策略与路径。同时,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的问题,还要设计动静转换的时段与方略,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里,实现学生学习注意力与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学习评价的备课设计,他们要求教师要赏识多于批评,纵向评价多于横向评价。并且给予学生评价的权利,备课的时候,要设计好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环节、学生评教师的环节。让所有学生受到激励,知道优劣对错,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他们认为,简明扼要的板书课件能对整节课的学习营造出窥斑见豹的效果,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这需要教师具备对所教内容的高度概括能力,也需要更佳的艺术呈现形式。必要的时候,链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小精悍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八议”
“八议”主要是听课教师在观课议课时,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情感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八个层面,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议,也包括执课教师对听课教师提问的回应,有的时候,就某个问题也可以展开讨论甚至争辩,但一定要达成“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的目的。
他们要求,教学目标之议,不只是教参书上所说的所教知识等目标的达成情况,还要评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和乐状态,从而让教师明白,所有的教学,都要让学生抵达和谐快乐而又高效的学习之境。
教学程序之议,重在议其是否遵循了教材内容的规律与学生学习的规律。他们要求,对于教学内容呈现时的孰先孰后、孰重孰轻、孰多孰少,以及对不同学生的适应度,都要精准评价。
他们认为,教学方法之议,要求灵活多样而又重点突出,符合教学规律而又彰显风格与个性。同时,鼓励教师创新求索,在自我突破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关注那些可以让更多教师“拿来”可用的方法,从而推而广之,实现更大化的智慧迁移。
他们的学习方法之议,一是评议教师课堂上教会学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二是评议教师是否让学生自己总结以至创新学习方法。旨在实现教师会教、教会到学生会学、学会的转变,甚至走至“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理想境界。
他们认为,情感教育之议,一是评议教师的教学是不是富有情感,对于具有人文色彩的课文,是不是带领学生到达了作者的感情领地;二是评议学生的感情是不是被调动起来,思维是不是被彻底打开,只有更多的思维向度纷涌迭出的时候,学生才能获得高效的体验与幸福的快感。
教学能力之议,是指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基础性能力评议之外,尤其要关注教师的底蕴。正是底蕴,才让他们有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之“道”,因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通过这一环节的评议,引导教师在自身底蕴上下功夫,从而实现功到自然成的飞跃。
他们认为,教学效果之议,更多的不是评议教师讲得如何好,而是评议其学生学得如何好;在评议中,不是观其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是看学生是否学有所得甚至学有大得;不是只看学生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提升,还要考察学生情感的升华与境界的提升。
他们的教学特色之议主要有两个向度:一是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甚至名气的教师而言,要评其是不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乃至教学个性;二是对于一般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而言,要评其在某一个点上是不是有一定的创新与特点。通过此议,鼓励教师既要学人之长,又要各美其美,从而在学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教学景象。
三、“九察”
学生学习了,并不意味着学会了、学好了。他们的“九察”就是从听、说、读、思、练、合、学、论、研九个方面来观察学生是否学会了、是否学好了。
他们观察学生之听,要看学生是不是聚精会神地听教师之讲以及其他学生的发言。要求他们听之在耳,记之在心,鼓励学生就所听内容提出个人的看法与见解。
他们观察学生之说,一是能否流畅地说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有一定的概括能力,是否具有层次感。二是能否姿势端正,声音洪亮,面带微笑。如果站在讲台上,说时要面对全体学生,并借助眼神等体态语言来增强说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表达的水平与技巧。
他们观察学生之读,看其是不是读得富有感情,是否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声音是否清晰,语速是否适度,停顿是否恰当,是否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
他们观察学生之思,看课堂教学有没有处于一种“静”的状态。因为表面的“静”之下,却是思维的活跃: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思”;可以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用个性化的方式呈现结果之中“思”。这才不至于“学而不思则罔”。通过课堂之思,培养学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的良好品质。
他们观察学生之练,看是否通过练能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看练的方式是不是单一的,看在练中是不是做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认为,有质量的练,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练有对文本内容之练,也有动手能力之练;后者往往被忽略,而又特别重要。
他们观察学生之合,看学生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合作得如何,不仅观察学优生对学困生的帮助是不是到位,而且观察学困生是否具备主动探索的精神。还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没有亲和力,会不会互相关照,关注别人的表情、神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否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他们观察学生之学,主要观察学生自学的情况。其一是观察学生自学的方法选取与质量高低;其二是观察学生是不是形成了自学的习惯。他们要求,当学生在自学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以信心,鼓励其继续努力,只有确定其在自学时确实无路可走的时候,老师才能稍作引导。如此而为,旨在让学生的自觉升华为一种品质。
他们观察学生之论,重在观其讨论的质量、形式和参与度。在课堂有限的时空里,有的问题讨论未必就有定论。为此,可以留下问题,让大家课下查阅资材或进一步思考,留待以后适当的机会再行讨论,直到有了圆满的结果后方才停止。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观察学困生是不是参与了讨论,是不是在讨论中有所感悟与发展。
他们观察学生之研,观察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研究性学习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可当他们学会研究性学习之后,就会乐此不疲。他们还有可能在浓烈兴趣和内在动机的驱动下,自定研究目标与问题,并坚持不懈研究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研究习惯,并升华为一定的研究能力。
王利民校长对笔者说,他们构建起的“和乐课堂”体系,给“和乐教育”的内涵提炼和外延限定提供了鲜活的支撑,丰富了“和乐教育”的存在标志。多年来,在“和乐教育”的深化、拓展中,他们形成了“以人为本,亲和高效”的和乐管理模式、“学思结合,终身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开发出了“启智明理,乐学致远”的和乐课程,实施了“蒙以养正,礼爱并举”的和乐育人工程等。
曲阜市实验小学的“和乐教育”也受到了全国很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浙江卫视、山东电视台,以及《中国德育》《基础教育参考》《上海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报》等,从不同的视角,对曲阜市实验小学的“和乐教育”进行了报道,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陶继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