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面向”指引教育发展方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特别关注教育“面向未来”的问题。他认为,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突出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性,教育不应被动地走向未来,而应当主动地创造未来。“我们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面对着诸多教育难题需要破解。因此,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今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与主题。”陶西平说。

    此外,一些学者也表示,理解“三个面向”,不能简单地、孤立地就教育教育,而应有更为全局的站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曾在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30周年时发文阐述类似的观点。“邓小平同志对科技和教育工作的重视,与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不同,更加体现了一位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他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视角来加以论述的。”石中英认为,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社会各领域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确立,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事业也不例外。从这个层面来讲,“三个面向”是在完成教育战线治理整顿任务之后,邓小平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方向,带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石中英强调,“三个面向”的提出,不仅丰富了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的教育现代化理论,而且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面向’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看来,都是一个具有很强方向性、针对性、指导性的教育改革理念。”他说。

   “每项改革都与‘三个面向’对标”

    行走在今天的景山校园,再不见当年的危楼和“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操场。信息化的教学设备、小而精巧的花园、室内体育场和游泳池,还有专用的书法、美术、烹饪教室,从景山脚下迁址到北京灯市口大街,地图上的距离仅仅5公里,景山学校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却走了40年。

    从1977年起,学校顶住误解,坚持组织学生参加学工、学农、学军等社会实践;1984年,开始与美国波士顿牛顿公立学校互派交换生,每年200名师生都吃住在对方学生家庭;上世纪90年代,率先引入“很多大学都没有”的光纤校园网络;为配合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的学制改革,编写全国首套九年一贯制自编教材,并获教育部批准……

    “有了‘三个面向’题词之后,我们的每项改革都在与之对标。”邱悦说,为了将孩子们培养成大写的“人”,学校多年来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从不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加课、补课。在“三个面向”的指引下,改革已成为写入教职工内心的基因,一系列成果随着学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辐射到全国。

    如今,景山学校的学军传统演变成军训,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课程融入教育体系,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方兴未艾;学校与16所世界各地学校建立友好关系,截至目前已有28批次学生赴美交流;九年一贯制自编教材已修订至第五版,在全国24个省市的500多所学校推广;顺应互联网浪潮建立的“数字景山教育网络联盟”,吸引全国80多所学校加入,率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共享。

    物换星移,白云苍狗。中国教育40年来流淌成的现代化长河中,景山学校的实践仅是一条涓涓溪流……

    2017年秋季开学典礼当天,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望着拔地而起的新教学楼,高沟小学校长朱雪军数度哽咽。

    此前多年,他一直与5名教师、80多名学生在一栋老式两层教学楼和几孔破窑洞里上课、办公。如今得益于河南省大力推进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塑胶场地和跑道、设施齐备的教室图书室、整洁舒适的宿舍和干净卫生的餐厅等梦想一一实现。

    在高沟小学的东南方,浙江大学师生研发的小型足球机器人已经脱离无线操控,能依靠“大脑”观察队友位置并改变移动策略,自主带球、射门;150多公里外的宁波市,2017年吸引了来自全球113个国家的5000余名留学生,续写着海上丝绸之路“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的辉煌。

    40年前,西北草原上的马背小学和东海之滨的军港码头曾同为改革开放大幕开启而高声欢呼;今天,无论是辽阔的北国还是葱郁的南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实践一步一个脚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