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职教创响中国的时代激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学敏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教育分会理事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克雷格·罗伯森
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主席 迪尔克·雅各布
德国凯普腾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 尼科·菲利浦斯
英国牛津城市学院院长 谢永华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刘斌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马晓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龙梅
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八戒教育总经理 霍雄飞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秘书长

    当前,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以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应义不容辞地发挥生力军的作用,把创新创业主动融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多层次、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以及服务“中国制造”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贡献度。

    同时,4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职业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发展基础,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更大的职业教育体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产业革命大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将如何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鲜明的国际“互联互通”特征,推进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探索国际化跨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日前,一场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联合主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合作共赢 智创未来 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国际对话”在南京召开。对话的主题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服务‘一带一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开启创新创业国际化新征程”。

    来自世界职教院校联盟等国际教育组织的专家学者和国内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等100个单位的近300位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及会议代表齐聚一堂,分别从全球化视野下的双创教育、双创教育“升级版”、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角色与使命等方面,通过高水平的主旨报告、国际化论坛交流、圆桌会议和校长论坛案例分享等形式,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展开深度对话——

    搭建双创平台 实现共赢发展

    吴学敏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教育分会理事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于2015年10月,是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习交流、政策服务、技能提升、校企对接和人才会聚平台。自成立以来,联合110余家理事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一是打造交流平台,强化资源共享。通过举办全国性双创教育论坛、学术研讨会以及百所高职院校、千名专家导师、万个学生项目的“百千万计划”等,不断对标新时代、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推动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引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发展。

    二是发挥智库作用,强化成果凝练。先后开展“创盟高校专题师资培训”“中英‘一带一路’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师资培训”等主题培训班,征集评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联盟论文189篇,编制全国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典型案例集等,加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

    三是助力双创竞赛,强化能力提升。不断推进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赛事的宣传与推广,与英国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中心NCEE(China)共同发起举办了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两届大赛共有46所高职院校500余名学生参赛;与iCAN国际创新创业联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启动举办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赛区高职挑战赛,全力提升高职生的双创能力。

    四是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协同育人。与神州泰岳、真格基金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实施“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计划”,与腾讯、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就课程开发、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实践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设立等达成合作,为大学生双创实践拓展渠道、搭建平台、优化服务。

    五是推动国际交流,强化合作共赢。创盟不断加强与世界职教联盟和欧美、东盟等国际性、区域性组织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的合作,共同开展国际论坛、国际竞赛等深层次交流活动;围绕双创教育主题,组织国内高职院校师生赴新加坡、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开展培训、访学活动,多渠道提升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创新能力

    克雷格·罗伯森

    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主席

    “合作共赢 智创未来”不仅是此次对话的主题,也是我们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不管其发展程度如何,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该让其公民及学生能够为未来创业和创新做准备,而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也是要确保未来的技术工人及毕业生能够成为有技能的工人,成为世界各行业所需要的工作人员。

    在当今这样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谈创新,不仅仅指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或者开发相应的专利,更多的一是激进式的创新,比如手机,十几年前大家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小小的设备可以等同于电脑放在口袋里,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二是渐进式的创新,通过整合现有技术对产品不断进行调整,其成本较低且可预测,而且随着时间的累积,其带来的变革和效益却是聚沙成塔;三是流程的创新,不同的组织方式能够让技术生产流程有颠覆式的变化,从而有更好的效率,比如当今社交媒体对市场营销模式的极大改变;四是组织的创新,我们组织人才队伍的方式、与人们互动的方式等,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用到的,不需要做顶级科学家或研究工作者,也可以在每个细微的角度上贡献自己的薄利。

    因此,尽管随着技术的革新将会有很多人失业或者是很多工种将不复存在,但是我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保证我们所有的工人能学到更新的技术来适应新的工种,让他们能够更好利用技术,变成更有效的、生产率更高的工人。

    应对工业4.0创新教学模式

    迪尔克·雅各布

    德国凯普腾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

    德国工业4.0这个新的概念一经提出,其实已经成为我们未来的一个趋势,以及各个公司未来的一个走向,因此,作为应用型技术大学,针对工业4.0创新教学相关模式很有必要。

    以本科学位的学习为例,通常的课程架构是,先有两个学期的基础研究期,让学生学习基本科学理论基础,然后进入5个学期的高级学习期,让学生进行专业化领域的学习,这个期间还会有实习期,让学生在每个学期结束后,到相应的实体企业进行大概4—8周时间的实习。这种模式的初衷是把学位和所谓的完整的职业技术培训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获得本科学位的同时通过每个学期的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并成为技术熟练的工人。但是,现实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学生往往是短期在企业实习,对企业的了解和实践还不足够,因此在这基础上我们决定开发出一个新的模式。

    这个新的模式我们把它叫作系统工程学习课程,重点关注在生产当中交叉互联的系统、数字化以及新的工业4.0,共有9个学期大概4.5年的时间,其中有4个学期是基础研究期,之后会有5个学期的高级研修期,此外,学生在学习之后还有一个平行的企业见习期,即学生每周有3天在企业做学徒两天在校园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把企业见习和校园学习有效整合起来。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快没有延迟地进入角色,能够成为企业的一分子,成为更好的高技能工作者。

    对照企业需求精准设计课程

    尼科·菲利浦斯

    英国牛津城市学院院长

    和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作为在英国排名前三的职业教育学院,我们非常积极地和企业讨论教育内容,以开发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行为和技巧,引导变革性的学习,希望能够在扩展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附加值。

    为此,我们结合专业的发展以及职业技能的发展,开发了激活学习项目,其中设置了3个等级,通过不同的模块给企业提供系统化的培训,使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都能非常精准。同时,我们还会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其共同开发一些课程,以精准对应研发培训项目。此外,由于培训内容非常丰富且涉及到不同的行业,我们也会和一些认证机构一起给予培训学员相关资格认证。

    以我们和BMW的合作为例,他们希望我们能为其坐落于英国的3个工厂培养一系列有着优良技术技能的员工,于是,除了提供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务实课程,以及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对培训学员进行认证外,我们还跟他们共同开发了一些定制课程,以更精准地对接他们的需求。同时,我们整个项目的架构,大大缩减了企业员工培训的时间和预算,学员在一年的时间内能持续参与到我们的培训当中,而没有打乱或影响到他们的生产过程,这是我们非常大的特点。因此,BMW对我们非常满意,因为我们保证了他们工人的结构和质量,保证了他们的产品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稳固了他们工厂的基础,让BMW可以非常自信地去更好发展他们的商业计划。

    四个“构建”推动双创基地建设

    谢永华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开始推广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2017年,获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作为目前高职院校中仅有的国家级别双创示范基地,学校围绕培养双创型卓越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以四个“构建”来推动基地建设。

    一是构建双创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体系。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工作的制度,涵盖课程建设、竞赛立项、竞赛获奖与学分转换等改革,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允许学生用专利代替实习,用大赛奖项代替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