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跟着水库变 专业跟着产业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果能扩大规模,物流成本就能降下来,请学校给我们支支招。”隆冬时节,北风呼啸。北京市密云区石马峪村的一个农家院里,一场讨论火热地进行着。密云区职业学校校长贾长营带着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电商专家和专业课教师,与农家院老板娘张晓慧、石马峪村村支书王海明,围绕农家院的经营来了一次现场“诊断”。对这个小院的发展,该校已持续追踪4年。

    “这里的专业学了马上能用”

    “我就是密云职校毕业的,没想到现在还在受益于学校。”张晓慧和在场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中,一幅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过去,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困难村。”村支书王海明说,“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的饮用水源。1958年为了建水库,村民捐出土地迁到这里。到上世纪80年代,城市用水量增加,保水任务加重,密云版图的2/3都成了水源保护区,我们村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就靠种白薯、玉米维持生计。”

    “那会儿村里上大学的很少,我们想的就是学点本事,早点挣钱养家。”张晓慧回忆说。1983年建校的密云职校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好学校,就是因为“这里的专业学了马上能用”。

    贾长营告诉记者,学校最先发展的是服装专业。改革开放后,农民致富的愿望很迫切。因为有水库,工业发展受限,当时的密云县政府决定发展服装产业。全县有70多家服装企业,石马峪村也办过自己的服装厂。

    不过,1992年入学的张晓慧没选择服装专业,而是读了旅游专业,毕业后,她进入国有企业云湖度假村工作,这时候石马峪村也开始组织村民发展民俗旅游。

    2004年,张晓慧辞职回家创业。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让她经营的“晓慧农家院”脱颖而出。2008年,石马峪村人均收入达1.06万元,比1999年增加了7100元,一跃成为富裕村,张晓慧家更是村里的富裕户。

    农家小院搭上互联网快车

    高兴之余,张晓慧还有些不满足:“等游客上门的方式怎么才能变一变?”就在这时,学校主动找上门来,从没听说过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给她的事业带来了转机。

    随着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密云的服装、采矿、养殖等企业都不能再发展,当地政府准备发展客户信息服务产业,一时,多家大型企业的呼叫中心落户密云,填补人才缺口的重任落到了密云职校头上。在没师资、没教材的情况下,密云职校的教师们用一年时间开发出10门专业核心课程,又用了3年时间将其发展成为北京市骨干专业。

    最初客户信息服务主要是通过电话进行,后来网络成了重要的客服媒介,学校希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于是想到帮办民俗旅游的村民在网上推介密云的绿水青山、特色旅游。就这样,密云职校的师生与“晓慧农家院”结缘了。

    在密云职校的“百度实验室——密云职业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互联网营销实训基地”,学生以“晓慧农家院”的实际需求为任务,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互联网平台上出现了“晓慧农家院”的身影,“营销型站群营销”“搜索引擎营销”“在线答疑营销”“新媒体营销”等专业名词则在实践中转化为学生的技能。

    “过去,我们站在路边摇小旗揽客,现在假期还没到,网上订单就满了。”搭上互联网快车,张晓慧不仅自家生意更红火,还带动周围十几家民俗户,小院成为北京市妇联创业基地,“得的各种奖状摞起来有一米高”。

    面向新需求,职校再转身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水源保护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密云水库全境被长达398公里的铁丝网包围,实行封闭管理。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而石马峪村所在的“一级保护区”则更为严格,过去农家院吸引游客的划船、烧烤、垂钓等项目都被禁止。

    有失亦有得。由于水质好又无人干扰,水库野生鱼长势喜人。“捕鱼季一天能捞几万斤。但是鲜鱼不好保存,早上打了卖不出去,到下午一块钱一斤就处理了。”张晓慧看在眼里,决心开拓在网上卖鱼的新业务,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这次“诊断会”。

    “有这想法的不止她一家。由于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密云的农产品很受城里人欢迎,昔日人们想百般逃离的农业,又回到了政府产业规划的视线中。”贾长营说。

    面对政府和百姓的新需求,密云职校再次转身,在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培养中,加大电商知识技能比例,并主动出击与一些本地农村电商创业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对于变化,我们已有准备。这些年来,产业跟着水库变,学校的专业跟着产业变,但不变的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契合,职教要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全力支撑。”贾长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