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制突围
两个月来,区域周刊通过四期“学区方案”栏目向大家推荐了北京海淀区、山东菏泽定陶区、长沙雨花区等地的好做法。今天,我们在个案的基础上,为大家系统地梳理一下学区制的发展与现状,也欢迎更多关注学区制发展的地区与学者,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编者
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一个区县教育部门往往需要负责几十所乃至上百所中小学校。从一个原点出发,要同时覆盖这么多分散的点,并不容易。有的时候,从教育局发布最初任务到学校最终落地,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久而久之,一个区域内,学校发展水平不一、师资力量不同,也就不奇怪了。
如何改变区域内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如何补上一个教育行政部门与多所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管理空白?近年来,大家找到了学区制这个好办法。将一个区域内的多所学校,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几个学区,通过学区的管理,实现对每个学校的精准指导与支持。同时,学区也有助于打破封闭学校间的壁垒,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统筹,进一步降低了区域管理成本,提升了区域教育的整体质量。
两个月来,区域周刊通过四期“学区方案”栏目向大家推荐了北京海淀区、山东菏泽定陶区、长沙雨花区等地的好做法。今天,我们在个案的基础上,为大家系统地梳理一下学区制的发展与现状。
学区,在实践中不断“晋级”
学区制是从集团、联盟或学区化逐渐发展而来的。目前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形式。横向:以一所龙头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几所同学段的学校,形成一个学区;纵向:以地域为界限,同一个地区不同学段的学校形成一个学区。此外,还有特色主题学区、新老校结合学区等创新形式。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学区制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并不相同。
初级阶段,学校之间还是比较松散的联盟,学区活动多以交流分享为主,仅有极少数的教师,示范性地在学区内流动。在初级阶段,学区制的优势表现得并不明显,与联盟及集团的区别不大,仅仅是创造了一些不同学校交流沟通、相互借鉴的机会,但学校之间仍存在明显的壁垒,优势资源难以辐射,还未形成大规模、系统性的学区制度。
中级阶段,学区内可以实现硬件甚至是软件上的统筹,比如共享设备、共享资源,实现统筹招生、统筹教研、统筹师资等。在这一阶段,学区制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学区打破了学校间的壁垒,资源流动起来。比如,大量的教师开始流动,困扰学校多年的编制问题,在学区的统筹下,得到部分解决。不同学段的学校开始探索共同教研,学段衔接问题取得了一定突破。最让家长满意的是,学区内统筹招生、分段上课,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学区内的优质资源。
高级阶段,学区在统筹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学区制度、学区文化。在北京的东城区及海淀区学区,还发展了独立的学区管理机构,不仅有各成员校的参与,还争取到街镇、社区、家长等资源,为学校发展助力。
可以说,学区从单一的政府管理逐渐转变为网格化的多重治理结构。在学区的支持下,各成员校提速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在这一阶段,学区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有生命力的自主发展体,能够自己设置规划、监测发展,不断向更高更均衡的教育目标前进。
学区,在发展中遭遇“陷阱”
尽管在实践中已经有北京、武汉、沈阳等地对学区制做出了深度探索,但在各地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多重发展“陷阱”。
作秀多于实质,学校教师不认同。在一些地区,尽管推行学区制多年,但仍是名义上改革。学区内学校各行其是,资源流通不畅,统筹难以实现,管理避实就虚。主要表现为:学区没有实质性的权力,难以调动各校资源。优质学校往往出于自身考虑,在为薄弱学校提供“共享”时有所顾忌和保留。教师干部对学区缺乏认同度,难以做到实质性交流。最后,学校和教师都将改革看作负担,作秀的成分大于实质性的变化。
放权还是控制,学区边界难厘清。学区是介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与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一个管理组织,究竟有多大的权力,该管理多少事务,一直存在争论。在学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编制问题、课程开发问题、学区对学校的评价问题等,都需要学区权力的不断升级与拓展。原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如果下放到学区,那么对于学区如何监测与评价,又将是新的课题。
改革还是回避,管理传统难颠覆。学区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将触碰到传统的管理体制问题。比如,学区内学校行政级别存在差异,干部及资源流动受限制。不同学校间教师福利待遇差距大,校际交流及任职难实现。如果要真正形成现代治理体系下的学区制,必然要求取消学校行政级别,为编制松绑,甚至是下放课程权及学校评价权,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颠覆。这些都将对教育管理体系带来极大的挑战。
学区,再发展亟须政府推力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有效的学区制对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管理体系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在北京、武汉、西安等地,学区制不同程度地突破了原有的管理瓶颈,激发了学校发展的活力,整体提升了学区教育质量。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十九大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区制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缓解择校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学区制管理更是实现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一个有效载体。
下一步,要破解学区制改革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亟须政府层面的强力支持。要在基层探索的基础上,帮助学区形成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并且予以官方认可,承认学区在行政体系中的地位与职能;要给学区赋权,支持学区探索人员调配、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等关键性问题,为改革拓展更大空间;要给学区时间,鼓励学区在加强内力上下狠功夫,毕竟“学区本身并不等于均衡,还有可能带来优质资源稀释的风险”。只有把握好学区发展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度,才能做到学区质量的整体提升。
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将深化中小学学区制改革,加大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校际、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逐步形成以学区为依托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通过协议、协商等方式,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各方教育责任共担、发展利益共享。
这份单独为学区制出台的文件,将进一步引导北京学区制走上规范发展之路。我们相信,在国家“放管服”改革及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敢于支持学区制改革,敢于赋予学区更多的权力,敢于将学区从学校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传话筒”,变成真正有人事调配权、财务管理权、学校评价权的组织,变成支持学校充分发展的“花园”。
版面回放
10月23日 “百花园”里,学校自由生长
11月27日 学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
12月4日 从捆绑发展到共建共享的跨越
12月11日 从25到13的蜕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