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培植匠心 校企协同育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1-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际留学生在厦门太古飞机维修机库实习 话剧《盖军衔》现场

    近日,由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自导自演的话剧《盖军衔》在学院首演。“身边的真实故事更容易打动人、引起共鸣,盖军衔传递给了我们青年一代正确的价值观。”“盖军衔能够听音辨别故障、蒙眼拆装机械,说明了他对设备十分的熟悉,技术很娴熟,我们会学习他勤奋专研的精神,努力掌握自己专业的知识与专业技巧。”观看演出的2016级毕业班学生深受感染,表示未来在岗位上要“学技术、精本领、强素质,做一名盖军衔式的技能大师”。这是学院“用大爱培植学生匠心”的具体活动之一。

    近年来,学院注重将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培育融为一体,以“盖军衔精神”为引领,实施“等待、陪伴、支撑、相信、严格”的大爱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结出累累硕果。

    等待与陪伴

引导学生树立匠心

    作为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杰出校友,盖军衔从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成长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楷模,生前曾三度登上南极从事机械维修保障工作,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中华技能大师”。学院党委书记蒋先立介绍说,学院将盖军衔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发挥专业课程在“双培融合”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盖军衔精神作为公共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融入盖军衔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树立盖军衔群雕,用盖军衔精神的内涵“卓越”“敬业”命名学校的楼宇,将校园内盖军衔群雕前的道路冠以“军衔路”,创作了诗歌《盖军衔之歌》、话剧在校内外传颂,通过弘扬盖军衔精神的系列教育活动,在校园营造“双培融合”的环境与氛围,从而发挥了盖军衔精神在学院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

    蒋先立表示,学院凝练了“育人为本、跨界融合、服务需求、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职业尊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用爱教育学生,探索形成了“等待、陪伴、支撑、相信、严格”的大爱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生从踏进校门直到走向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中。学院领导带头并会同院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专家当好学生入校的第一个领路人,坚持每年分别给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引导学生合理设定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的目标。同时,在毕业典礼上要求班主任能够说出学生的优点和亮点,给学生更好的人生鼓励,倒逼老师用心陪伴学生成长。

    2018年9月,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唐宁陆续为近3000名新生,针对他们所属不同的专业院系分8场开讲“校长第一课”。第一批上课的同学来自财会金融系和国际职业教育学院,唐宁以《扬长补短 励志成才 扬帆新时代——三年,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主题,第一时间将全国教育大会重要精神融入进来,结合高职专业的职业面向,勉励他们“爱国 励志 求真 力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的各系部,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新生专业教育。2018年,学院城建系邀请厦门特房集团的技术负责人桑桂芳,以及上海地下空间总院的甘英聪工程师为学生主讲。桑桂芳围绕本企业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应用的案例,让同学们了解专业及今后就业的方向。甘英聪以市政地下管廊项目为例,详细讲解了地下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方面的知识,还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了市政地下管廊建设项目。

    校企协同提供专业支撑

酿造好吃有营养的课程

    2019年9月,福建省首家校园E银行在厦门城院正式营业。银行内设有STM智慧柜员机、ATM自助设备、金融体验机等,是传统银行服务和智能科技的有机结合。在开展校园金融服务项目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了亲身体验智慧金融的机会,并将成为学校各相关专业开展金融教学实践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E银行的管理人员,从行长到助理,都是从学校财经系学生中严格遴选产生的。他们将在建行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营销、银行网点运营、团队协调管理等实践活动。新的零售方式通过学生的二次创造、建行的后续孵化,有机会在全市甚至全国推广运用。开业当天,以许长江同学为行长的管理团队被授予聘书并正式上岗。

    此次E银行的正式开业,是学校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又一项创新成果,将学校的专业建设、学生的实训实操与企业的真实业务无缝对接起来,这正是学院人才培养的秘诀之一,就是校企联手,酿造“好吃有营养的课程”。学院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从课程供给端入手,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推动,与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项目带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专业课程项目开发与实施,有效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院还适应厦门产业高端化趋势,汇聚企业资源,培育建设高原、高地、高峰“三高”专业。学院作为厦门自贸区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的建设成员单位,与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开展航空机电维修EASA PART-147的技能培训,结业可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认可的培训证书,受到市政府部门和自贸区管委会的充分肯定。从2016年开始,双方合作开办福建高职院校中首个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通过构造政校行企协同、课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海内外培养高层次的飞机维修人才,助力厦门市积极打造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通过这种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至少减少了用人方8个月的岗前培训时间,大大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本和时间成本。

    学院汇集政府部门、高校、行业和企业的多方资源,互利共赢,协同育人,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第55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LED国家检测中心等一百多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厦门市委组织部门联合开办了国内首个非公组织党建人才订单班,组建了福建省首个轨道交通方面的职教联盟,建成了全国职业院校中首套地铁综合运营仿真培训系统,开建了福建省首个建行校园E银行。

    学院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成立了校内二级学院——国际职业教育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高校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中国“工匠精神”的专才。前不久,2018年“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在学院召开,学院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国工匠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相信学生

严格要求育人才

    除了在专业上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支撑,学院还坚定的相信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学院从学生入校起,就点燃他们心中“创新创业”的火苗。唐宁说,学院并不指望每个毕业生都能成为企业家,但是希望每一个学生至少有一次“创新创业”体验,从而培养他们敢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因为创新需要同学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创业需要学生们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只要学生敢想敢做,哪怕失败也是成功,因为他们获得了成长。

    在相信学生方面,学院做到为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让他们登上更高的舞台,并相信他们能有所成就。学院成立帆船队,请专业教练来为他们训练,让他们参与国内外多项帆船赛事,有机会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同场竞技。2018年9月,在法国瑟堡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帆船锦标赛上,学院帆船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出征参赛,总成绩排名第七,拿到了2020年世界大学生帆船锦标赛的参赛资格。 

    在爱护和相信学生的同时,学院更是做到“严”字当头,对学生做到严格要求。学院取消学生毕业前“补学分”考试的机会,做到适度严出,通过反向惩戒,来形成对学生的硬性约束。

    学院严格要求学生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晨点晨练”。每天早上6∶30,学生必须起床参加锻炼。学院认为,这样做是要让学生养成勤勉、健康的习惯,告别懒散,培养吃苦耐劳、守时守纪的好作风。据介绍,在招聘过程中,一些企业负责人听说学生早睡早起、拒绝慵懒,印象上很快“加分”,有的马上就达成用人意向。

    学院除了对学生做到严格要求,对教师也做到从严管理。学院认为,培养有匠心的劳动者需要打造一支有匠心的专业教师团队。学院做到一年一考核,对专业实行动态调整,并与招生指标、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从而积极发挥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协同效应。学院建立专业提升与淘汰机制,厘清项目立项建设、教师提升计划、职称评聘、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激励措施的内在联系,制定系统整体制度,形成环环相扣的激励闭环。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践行大爱培植匠心,坚持校企协同育人,持续推动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赛项和“导游服务”赛项中,学院选手先后荣获了一等奖。学院2016、2017、2018连续3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2017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其中83%以上在厦门市实现高质量就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已成为福建省更受考生欢迎的高职院校之一。

    (厦门城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