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赋予小学教育斑斓色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学阶段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孩子对一些事物处于懵懂认知的萌芽时期,作为给孩子心灵底色着色和未来幸福人生奠基的小学教育,可以说,对于孩子的一生有着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对于守护好孩子的童年,让孩子的童年自由而舒展,把童年还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担负着重要职责和使命。

    按理说,小学教育完全可以在这样一个远离喧嚣与浮躁的天地里,教育者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放飞教育梦想,让小学教育多一些“真”,多一些理性的回归,多一些常识的践行,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和小学教育能走上淡定从容的道路。

    然而现实的小学教育,却在家长的过度焦虑和教育的功利化双重驱动下,过度地拼时间拼身体,过度地拼跑抢跑,过度地关注考试成绩。其实,对于小学教育,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有对知识枯燥识记之外的更多乐趣。

    小学校园弥漫的不应只是冰冷的分数,充斥的不应只是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校园里,应该撒播的是阳光,荡漾的是欢快,闪动的是孩子们活泼而又美丽的身影。

    在课堂里,孩子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被置于课堂的正中央,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甚至可以成为“小先生”,用“小先生”教“小先生”。

    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不只是一动不动,正襟危坐,也不只是一个被视作接纳知识的容器,他们可以转动,可以交流,可以举手发言,可以眨巴眨巴眼睛,可以欣赏窗外的风景,甚至可以去捕捉飞进教室的蜻蜓。

    这样的校园,孩子们一边上着文化课,一边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学校里有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诸如体育、器乐、合唱、绘画、手工、棋艺、摄影、舞蹈、话剧、文学、游戏、创客、航模、机器人、科技制作等,完全可供孩子们自由选择,根据兴趣参加。

    如果是寄宿制学校,在晚上,等待他们的不是做不完的作业,接受不完的功课,而是抛开课业,孩子们相聚在一起,看看电视、读读书、排练排练课本剧、搞一个主题晚会、开一个主题班会、弄一个沙龙之类,甚至一部分孩子还可以发发呆,托着下巴,把目光移出教室,透过窗户,看月亮,数星星。

    每天早上,在课余,孩子们读的不应只是课本,他们完全可以广泛涉猎,读自己喜欢的书,读适合他们当下应读的书,在书海中尽情遨游徜徉,与古今大家、志士仁人对话,在书中遇到美好的自己,让自己也变成美好的自己。

    孩子们会有更多机会,像鸟儿一样飞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去郊游,去听蝉鸣蛙叫,去享清风拂面,去感燕剪垂柳,去参观博物馆,去参加劳动体验,去参与社会实践……

    比起孩子们一时的考试成绩,这一切,会让每一个孩子更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我心目中的这种小学教育,要成为现实,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把每个孩子当成孩子来看待,把身边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只要我们具有同理心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想象我们当年作为孩子时的所期所盼,作为童年阶段的所言所行,只要我们重新审视小学教育的价值,拒绝功利思维和政绩思维。

    赋予小学教育以童年的斑斓与色彩,给小学教育以童年的记忆和回味,这样的小学教育,一定是多姿而又璀璨的,也是绚烂而又美好的。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