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脚印 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1-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外引高才”方面,学校高度重视人才的教研教学能力,通过面试、试讲、开设小讲座、综合能力测试等方式对应聘博士进行教研教学能力考察;在博士到校后,各院系根据其学科方向,指定经验丰富教师实行“青年导师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帮教带教”工作,同时推荐他们参加院系和学校层面的教师讲课大赛、教案比赛等,全面提高其教研教学能力。“精选严培”之下,引进的博士不仅善于将知识融会贯通,且教学方式灵活,深受学生欢迎。

    学校还持续加大科研经费的配套投入,加强实验平台的建设并建立有效的科研奖励计划,为博士开展科研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其中,药学院的韩文勇、贺春阳等博士成功通过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遴选,陈永正博士团队荣获贵州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在近3年学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博士申报获准立项的占了近一半。高层次人才在学校科学研究中不断创新思维,加强团队合作,强化学科交流,优势日益明显,发挥了科研领衔作用。

    除了“外引高才”,学校还非常重视“内培高才”,尤其针对薄弱学科、还没有硕士授权点的学科,更是尽力为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创造条件,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助其成长。公共卫生学院的俞捷博士荣获贵州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此外,学校自2008年起引进“候鸟型”高层次人才,先后引入106人次,涵盖药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预防医学、解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信息工程、外语、护理学、麻醉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人文医学、图书情报学等专业和学科,其中省级“候鸟型”高层次人才23人,校级“候鸟型”高层次人才89人,在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对外联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学校先后推送9位“候鸟型”高层次人才申报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项目,已有6人获得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和千人创新创业人才称号,2017年推荐的3人也已答辩结束。

    “候鸟型”人才在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其中,解剖学教研室“候鸟型”人才张晓明教授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及海外教学资源开展远程双语互动教学,既充分利用海外或校外的教学资源,又帮助学校学生和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外国语学院“候鸟型”人才吴平教授为学校培养了粟向军、唐嘉梨两名博士研究生,同时引荐国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协同合作,助力学科发展;“候鸟型”人才何克勇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培养一名博士研究生;公共卫生学院“候鸟型”人才郑伟教授协助学校李岩、申旭波、周远忠等几位老师争取留学项目并获得科研项目支持、中央人才专项经费资助等;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候鸟型”人才周少玉、刘杰教授致力于实验室建设中培养硕士研究生,协助学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并取得较好成绩。

    2016年,学校编制内高层次人才共申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厅级社科基金2项,厅级自然科学研究各类创新平台、人才团队项目19项。2017年高层次人才(含候鸟型高层次人才)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全校获得62项,其中有一位博士获得了两项)。

    “候鸟型”人才还利用新科研及工艺,协助并提供学校所在学科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相关的特殊试剂及特种设备,开展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实验室建设工作,为后期实验室运行争取时间、节约成本。

    同时各学科将“候鸟型”人才纳入重大项目、团队项目等申报的课题组成员,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在科研实力、人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候鸟型”人才还在国家级别项目申报过程中严格指导前期工作,为项目成功申报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按双方约定,“候鸟型”人才在工作周期内须在学校学报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2016年“候鸟型”人才在《遵义医学院学报》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2017年发表5篇,涉及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遗传学、药学、内科学、预防医学,为学报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夯实了基础,更提升了学报办刊质量及国际影响力。

4

奋进的脚步:新起点上再创辉煌

    时间新故相推一往无前,奋斗接续发力永不止步。

    渐入佳境,生源质量和招生层次不断提升,就业率保持高位。

    “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聆听总书记的新年贺词,让遵义医科大学师生心中有着别样感动,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继续奔跑、不懈奋进。

    面对未来,学校将秉承“明德笃学 求是致用”的校训,继承学校优良传统,突出“弘扬长征精神,注重实践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科学规划教学、科研、医疗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培养重人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医学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的人才。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的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遵医人的信念坚守与顽强拼搏,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医科大学。

    2019年,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向前走,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卜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