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特色发展理念 推动一流学科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武汉工程大学着力把全校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足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化工矿业及相关行业”的服务面向,深化大学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不断为国内一流大学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破解瓶颈、释放活力,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机遇

化工与矿业工程一流学科面临的形势

    1.国家化工和矿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017年,全国石油化学工业生产总值14.5万亿元。化工行业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安全环保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以矿业为例,磷矿是磷肥和磷化学品不可替代的原料,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提供重要保障;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全球稀土的主要来源,是不可缺少的高技术元素。当前,以上述矿业为代表的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巨大压力,亟须以科技创新推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2.湖北省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需求

    2018年4月,总书记在长江沿岸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聚焦破解“化工围江”问题,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化学工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产值位居全国石化行业第六位。湖北磷矿储量约63.4亿吨,居全国之首。湖北竹山稀土矿储量居全国第三,开发前景巨大。然而,中低品位磷矿和复杂稀土矿开发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亟须通过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来支撑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3.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化工与矿业工程是学校教学科研实力极强的学科,围绕湖北及中部地区化工行业技术研发和人才需求,实施“大化工”发展战略,形成了“矿化结合、材化结合、环化结合、机化结合”的办学特色。一流学科的建设将极大带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化工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厚积

化工与矿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的举措

    1.会聚一流领军人才,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一是实施学科带头人引育计划。瞄准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战略部署,依托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学科带头人引育“一人一策”,建立“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学科团队”一体化学科建设体系。二是实施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紧紧抓住海外青年学者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潮,围绕学科团队引进青年人才。深入挖掘校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施重点培育,培育一批学术造诣高、创新能力强的青年学术骨干。

    2.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工程创新人才

    一是深化“三实一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集中建设国家级别环境与化工清洁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化工综合性实验中心和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大力支持化工、矿业及相关学科竞赛、素质拓展、创新创业训练和第二课堂活动。二是建立人才培养试验区。面向磷化工、稀土及其他矿产开发行业,以支撑传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化工发展为导向,与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产教融合、面向应用”的兴发矿业学院。从人才培养方案到培养过程体现绿色化工、循环化工的理念。瞄准绿色化工、环保装备、尾矿处理、污染防治、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向精准发力,提供解决问题的工程化技术方案,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三是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试验区。大力推进开放合作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相关对策研究,着力发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生源,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与合作。

    3.搭建一流科研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一是实施国际科研平台培育计划。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在资源综合利用、化工环保等领域与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共建中外国际科研平台,组建战略性国际科技合作团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声誉。二是力促国家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学校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加强与磷矿企业合作,共建绿色磷矿山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整合材料、环保、化学等科研平台和学科方向,聚焦膜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打造成国家产学研示范基地。三是夯实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服务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深化和拓展与贵州、云南、广东等其他地区的合作,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4.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助推产业绿色发展

    一是加强“湖北省磷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开展磷矿伴生资源利用和高附加值精细磷化产品研发,支撑湖北磷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深化与中石化和中石油在鄂企业、湖北八大化学工业园区产学研合作,打造石化万亿支柱产业的智力源和技术库。三是依托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属高校仅有的),构建成果转化平台、中试基地和成果孵化基地。大力推进学校“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成为面向石化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

    5.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一是以“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为基础,实现化工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定期互访机制。二是组建磷资源国际创新联盟、矿物处理过程强化“111”学科引智基地和教育部门国际联合实验室,筹建武汉工程大学海外产业示范基地,开办发展中国家化工技术人才培训班。三是深化与美国佛罗里达磷酸盐研究所、落实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推进与南非金山大学等的战略合作。

显峰

化工与矿业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的硕果

    1.学科特色优势愈发鲜明

    学校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全国建校40年以内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3所高校之一。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学科在教育部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B+。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标志着化学、材料科学学科步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学校与武汉市联合组建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仅有的设在省属高校的武汉市10个工研院之一。受湖北省经信机构委托开展湖北隐形冠军产业布局规划及相关领域实施方案研究工作,服务湖北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制造强省战略。

    2.师资水平稳步提高

    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别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彰显

    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部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国家级别科研平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科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4.人才培养质量日臻提升

    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化工与矿业工程学科学生平均月薪高出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值25%,在同类高校中居于领先地位。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领导人是武汉工程大学的毕业生。

    5.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学校以服务求支持,与大部分市州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湖北磷矿储备全国之首,省内绝大部分磷矿山及云南、贵州等省份大型磷矿企业的选矿工艺和药剂配方均由学校提供,全面支撑磷产业链发展。利用微生物—昆虫协同作用处理秸秆、餐厨物,实现废弃资源化。获批国家专利运营试点,2016年完成技术转移和专利资本化金额达8995万元,为湖北省高校知识产权运营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碳化硅陶瓷膜技术及专利作价2128万元技术入股,组建湖北迪洁膜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进行了深度报道。

    6.国际交流合作成效凸显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4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1个。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吉布提大学开办对外汉语国际教育,与英国普茨茅斯大学联合学院已经进入筹备阶段。主办2017年第一届国际磷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化工论坛等高端国际学术会议。

    新时代,新征程。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政策驱动下,学校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重要部署,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树立“扎根荆楚大地,融通中外面向未来,办好工程大学”的新理念,在全面推进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中焕发新的活力,为建设高教强省、促进湖北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武汉工程大学校长 王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