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教育要“软硬兼施”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本科。一流本科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的知识创造能力、较高的社会贡献力和国际声誉度。本科教育要达到“一流”,既需要隐性的“软”实力作底蕴,又需要显性的“硬”实力作支撑。
从国家维度讲,“软”实力体现在中国大学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和由此产生的民族精神气质上,是中国大学的办学之“魂”;具体到一所大学,是指一所大学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管理风范、文化特质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学术生态环境和精神引领力量。“硬”实力是与世界一流大学在可比性指标上的“对标”,这是中国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获得世界公认必须经受的检验。因此,建设一流大学、一流本科,“软”实力与“硬”实力缺一不可,只有互相支撑,方能彰显成效。
以“两个面向”为己任
大连理工大学坚持“两个面向”,立服务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大德,做大担当的事业,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学校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一体,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做好做实“两个面向”需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一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系。一所一流大学一定具有几个世界水平的一流学科。也就是说,建设一流大学要从建设一流学科做起;但是,建设一流学科强调的不是只拉长一个学校优势学科的“长板”,而是要在拉长“长板”的同时补齐“短板”,形成学校整体发展。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传统优势学科要继续保持实力,一定要有相关学科来支撑才能形成新优势;而且,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一定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因此,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关系应该是一流学科的“点”带动支撑学科的“面”,点面结合、全局一盘棋,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
二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学科建设包含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是科学研究的龙头与保障。一流的学科不一定是一流的专业,而一流的专业一定有一流的学科来支撑。换句话说,做好人才培养这篇“大文章”,学科建设是基础,还需要深耕人才培养的专业内涵建设。
三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要由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来强化和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影响和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一流师资要通过一流科学研究来造就。只有开展一流的科学研究,才能汇聚、培养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教师。一流的科研成果通过总结、提炼,上升为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新理论、新知识,不仅丰富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而且最终反哺人才培养。这是一流大学一流师资应具备的能力,是高校科学研究必须坚守的重要价值本分。
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
我国正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同质化、加强个性化培养,以适应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建设一流本科,提升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应围绕“新工科”建设,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
一是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基础学科的发展,无论是面向基础研究、提升科学技术原始创新能力,还是面向教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工科的发展要有后劲,就得有基础学科作支撑。科研院所科研实力雄厚,研究领域比较集中单一,承担着国家重大研发项目;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扎实;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
二是“新工科”教育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受新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影响,传统工程教育必须实施从结构布局到运行机制深刻转型,提升服务供给侧能力。一是传统学科通过淘汰落后专业,增设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的学科前沿领域的新专业方向,实现学科专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开辟直接与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相关的新兴专业。三是不同工程学科的跨学科交叉、复合,或者工程学科与基础理科、应用理科交叉融合。四是工程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交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对工程学科具有战略性宏观指导、提前研判、理性分析作用,工程学科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实验验证、数据信息智能化支持等作用。
三是工程学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传统工程教育强调按工程科学家的培养模式来为学生设置课程体系,过分偏重于既有理论、科学知识传授。现代工程教育应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培养体系,需要学生掌握一个工程项目或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全链条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态度,实现从“科学范式”到“工程范式”转化。
四是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流大学一定要有一流的本科;而本科教育能否成为“一流”,一个简单而又直观的判断就是看能否吸引到世界一流名校的学生前来学习。搞好国际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国际化建设,不仅仅是走出去,同时应该重视引进来。在这方面,中国高校要从教育开放和学生开放两个方面,打通中外高校间互访、互派的通道。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
以优势学科带动一流专业建设。将学科建设的优势转化为育人的资源优势,是打造一流专业的有效手段。大连理工大学建立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制度。通过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使其转化为学科前沿实验课程,为低年级学生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激情,唤起学生创新梦想。学生大一时就走进实验室,一些学生大三之后就能加入教师科研课题组。
以研究型教学推动教育改革。近十年来,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学校以接受教育部国际工程专业认证为契机,实施教育教学综合改革。2012年和2016年两次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对传统教育管理进行解构和再造,重新建构现代工程教育管理体系。目前大连理工大学已有19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成为全国高校中通过专业认证最多的学校。学校大力推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方法,成为全国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范例。
以一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大连理工大学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创新教育实践中心”,率先确立了教与学相统一、学与用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三个统一”理念。
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建设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要有一流的管理机制,探索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学校切实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成立“四办”(党委人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发展规划与综合改革办公室、校园规划与管理办公室)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全面加强党对师资队伍的领导,把师德师风、教授上课、教学质量作为考评的“三个一票否决”指标。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红色基因”教育,获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打破学科组织惯性,将一些分散在不同学院的相近学科进行人才物重组,新成立了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微电子学院。实施“人才特区”“星海人才计划”建设。创新科技服务管理体系,激发教师创造热情,用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的红利,推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实现新跨越。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