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科技” 实践中历练
■劳动教育实践案例①
春天学习大姜的催芽、栽培技术,夏天到姜田里追肥、灌溉,秋天体验大姜收获、贮存的过程,冬天围绕大姜开展姜糖、姜咸菜等制作活动……这是山东省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学校以自然乡土田园为课堂,开展“一姜知安丘”“田园+校园”科技实践活动的具体情景。
近几年来,该校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劳动+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围绕“安丘大姜”开设校本课程
“安丘大姜”从明朝万历年间就有种植的记载,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0万亩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生姜种植第一县。学校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劳动+科技”教育。如今,走进新安学校的人,都会被这里浓厚的“劳动+科技”文化所感染,除了简练的宣传标语、中外科学家的画像、学生的劳动及科技作品外,“安丘姜王”的照片在姜文化主题墙和农谚节气歌的映衬下,格外显眼,让人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2018年,该校的“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今天和明天”科技实践活动在全国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以此为契机,依托大汶河两岸的大姜资源开辟了“安丘大姜”综合实践研究基地,成立了“安丘大姜”种植技术、加工技术、药用价值、文化推广、绿色种植巡查5个社团,形成了“一姜知安丘”校本课程体系,除了向学生传授“安丘大姜”的习性、特点、功能、病虫害防治外,还开发了大姜市场调查、姜农心理测试、听“姜王”讲科技、大姜保鲜技术、大姜加工技术、大姜文化推广、大姜药用价值研究等校本课程,作为开展“劳动+科技”教育的必修教材。目前,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劳动+科技”课,每周布置一次“劳动+科技”实践作业,形成了“校园+田园”科技实践活动范式。
学校建立了专兼职结合的“劳动+科技”教师队伍,学校20名科技辅导员和各班班主任、科学教师、生物教师、化学教师、学校后勤人员全体参与,聘请6名“安丘姜王”为校外辅导员,邀请北师大及街道农技站等单位相关专家定期指导。每到种姜、收姜的时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姜田参加劳动,家中没有姜田的学生到有姜田的同学家劳动。同时,学校允许学生请农忙假参加劳动。
项目化推进提升教育实效
“一姜知安丘”科技实践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特点,采取项目化推进的方式。
大姜与节气——该项目适合小学低年级段,他们对二十四节气歌已经耳熟能详,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搜集“安丘大姜”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例如:催芽、播种、遮阴、追肥、培土、收获各在什么节气进行等,开展大姜谚语收集,主题绘画,诗歌创作等。编写手抄报,介绍自然气候、节气习俗、诗歌农谚,并配上学生的实践图片,定期展示,方便学生交流学习。
大姜与文化——该项目适合三年级以上学生,学生通过到姜田里劳动,将劳动中的新发现、锻炼中的新感悟、古诗词中有关描述大姜诗句的新理解等写在卡片上,或者写成作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校报设置专栏,发表优秀习作,引导学生以快乐、积极的心态参与劳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习作水平。学校搜集农民家中闲置的农具,成立“安丘大姜农具博物馆”,让学生看一看、用一用,然后分析研究农具的功能,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大姜与硒——该项目适合八至九年级学生。通过调查硒元素对人体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富硒生姜的生产标准和生产方法,组织学生到学校农场开展实验劳动:一是生姜进入生长旺盛期,用“锌硒葆”喷洒叶面,每10天喷一次,共喷3次。二是结合施肥、浇水,施用纳米硒植物营养剂,通过光合作用将纳米硒吸收并转化为安全的生物有机硒,从而提高生姜硒含量。学生在劳动中学到了科技知识。
大姜与中医——学校一些学生组建了“大姜与中医”研究小组,对大姜的成分及药用价值进行研究。他们在老中医的指导下发现“大姜+红枣+白糖”是治疗急性胃炎的好办法,还发现生姜片能洗掉衣物上的血迹。这两项成果在潍坊市科学技能系列比赛中还获了奖。
类似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项目化推进不仅提高了劳动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实效,而且提高了劳动与科技实践活动的社会效益。
探索“劳动+科技”教育新方式
学生在“劳动+科技”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学校在实践活动中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劳技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从心理品质、理想追求等方面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敢于创新的意识。针对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实践的行为,学校通过辅导员谈心、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其共同进步。
在“劳动+科技”教育过程中,学校特别强调三个结合:一是与日常养成教育相结合,在日常活动中时刻渗透“劳动+科技”教育,组建兴趣小组,组织以“劳动+科技”为主题的班团队会、报告会等。二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依托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加强对家长的劳动教育宣传,让家长安排孩子承担家务劳动,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三是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让他们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
学校还注重校内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了劳技室、手工室和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等,开辟了大姜种植园,借助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建设学工学农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同时,学校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劳动+科技”教育档案,定期开展个人、同学、家长、教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作者系山东省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