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4%的受访家长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时常拿自己家的小孩和一些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在生活中,家长经常会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而你怎么怎么样。这样的比较,反映了家长对子女健康成长的焦虑,期望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意识到自己要努力,从而起到鞭策的作用。许多家长做这种比较时也是理直气壮:还不是为了你好!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比较不仅不能取得实际的教育效果,还存在诸多隐忧。

    湖南卫视的《少年说》曾播出过一名中学生小袁的心声。成长中她最大的烦恼是“为什么她妈妈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更好?”小袁的妈妈拿来和她对比的,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她最想对妈妈说的是“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很多家长与小袁的妈妈一样,不管孩子的优点有多少,努不努力,她都觉得不够好,尤其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其他方面再优秀都没有用。小袁的心声反映了子女面临家长拿自己和别人家孩子比较时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诸多家长并不陌生。如果孩子面临这种比较时,初始的情绪是反感、抵触、不理解,那基于这种比较的教育又能有什么效果呢?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他们非常在意父母的感受和看法,如果爸爸妈妈都说别人做得好,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容易陷入无助和自卑,也会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障碍。这种比较,会让孩子理解成对别的孩子的欣赏、肯定、羡慕,对自己能力的否定。长此以往,孩子会缺乏自信,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以外界的标准来驱使自己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完全屏蔽掉自己的主观感受,失去了独立个性发展的机会。这样孩子在成长中容易陷入迷茫,无论是生活的喜好,还是工作的抉择,都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当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时,可以提出要求,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今天和昨天比较,让孩子看到进步,获得肯定。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存在的所谓问题不一定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家长的问题。比如有些家长、老师总是喜欢责备孩子在家玩手机、打游戏,而他们自己回家之后就是玩手机、打游戏;有些家长责备孩子不喜欢阅读,而他们自己在家从来不阅读!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有点可笑的,也注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期待获得肯定和认同,每个孩子也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家长应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和激励。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