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教融合 育训创一体 共育高技能人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保障。作为鄂西北地区仅有的一所开办涉农专业的高校,学院自举办以来,始终心系“三农”、服务“三农”、助推“三农”,以培养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切入点,以“围绕农业转、联合农企办、指导农民干、产品线上销、共育新农人”为发展理念,构建对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复合型“畜牧兽医专业群”,汇集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探寻畜牧兽医专业群发展深自砥砺、不断前行的历程,努力推动中西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瞄准新农业、联合新农企,打造“三产融合”的专业群
从上世纪30年代襄阳农业学堂开始起步,到70年代开办华中农学院襄阳分校专科职业教育,再到21世纪的农业专科教育,学院农科类专业一直紧跟农业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前行。在当下“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学院紧贴襄阳市“种养农业调优化、加工农业创品牌、休闲农业观光游”的“三业”发展思路,积极打造立足襄阳、辐射汉江流域及中西部地区的具有襄阳特色、国内领先、服务“一带一路”的专业群。
——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引领的“三产融合”专业群。以畜牧兽医为示范专业,引领专业群内专业建设,支撑汉江流域现代畜牧产业兴旺发展;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拓展,助推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以园林工程技术(村镇规划设计)专业为延伸,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电子商务(农村电商)专业助力“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中西部地区输送一批具有农业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农人”。
——创新“农科教融合、育训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结合点,围绕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现实问题,联合农业行业、企业,探索“农科教融合(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融合)、育训创一体(教育、培训与创新创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就在市场上,人才锻炼就在企业中。通过工学交替,在“育”的过程中强化“训”,在“训”的过程中渗透“育”,创新意识贯穿全过程。
——深化“校企合作”的专业群建设机制改革。先后与正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南京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28家国内一流的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建了襄阳市农业行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食品药品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覆盖全部专业群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形成了农科教融合、校企地协同育人的新格局。2017年11月,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率先与襄阳正大农牧食品公司共建“正大农牧食品学院”,开启了深化产教融合新的篇章。
专业群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群内专业已建成“国家骨干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实训基地”1个、“湖北省特色专业”1个、“湖北省新兴支柱产业试点专业”1个,群内专业建有国家级别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
迎接新挑战、实现新起跳,打造产业兴旺的“引路人”
农牧业的发展,是一部技术发展史。每一次发展,都给一个产业带来新的革命,对一所学校带来新的挑战。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中,时刻瞄准行业的新发展动态,思考未来发展趋势,以培养名师指引农牧业兴旺为抓手,实现了新的起跳。
——以国际行业发展标准为教师提升制定方向,以新技术、新成果为教师培养提供内容。根据欧盟先进的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动物福利、食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农产品加工新工艺,融入教师培养学习内容当中。根据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科学进步奖、相关院士新研究成果等,引导教师汲取营养。
——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专任与兼职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联合农牧企业共同实施“三名三秀工程”“双带头人互聘工程”,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目前,56名教师皆为双师型教师,其中有湖北省名师1名、湖北省产业教授1名、楚天技能名师2名、湖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10人为省市科技特派员,8人被湖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选派为专家,5人被聘为“湖北省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
——坚持“平台培育、项目带动”,持续推进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刘嘉麒院士引领的院士工作站建设,完善国家级别星创天地——沃野·星创空间功能,搭建襄阳市农业科技110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发挥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技术积累创新作用,共完成国家星火计划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北省平台建设项目1项;获专利11项(发明专利2项),各类科技进步奖励10项。研发推广的襄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葡萄茎尖脱毒技术、山药无公害栽培技术和“鄂麦—22”、红叶石楠等成果,促进经济增收1.1亿元以上。通过保康柴胡、谷城山苦瓜、汉江长春鳊等科技扶贫项目,带动1239人就业,带动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
紧盯新需求,培育新农人,打造乡村人才的“蓄水池”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一支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领军人物。对此,学院把此项工作作为教学的战略性指标,进行深入落实落地。专业群经过10多年坚持不断的努力,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襄阳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80%以上中高层管理人员是该校毕业生,学院校友、现任正大集团中国区副董事长的杨秀涛这样评价:“业内一致认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鄂西北农牧行业的‘黄埔军校’。”目前,学院与襄阳正大农牧食品公司协同育人的成功经验已被称之为“襄阳模式”,在正大集团中国业务区域广泛推广。据调查统计,襄阳市辖区70%在职农业技术骨干和60%乡村基层管理人员毕业于该学院。
一是在专业技能上训练磨砺。对品学兼优、有志于扎根农村广阔天地的学生进行重点掊养,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抓手,提高业务水平。这几年来,学生在国家、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各级各类奖30多项,其中王弟等同学荣获科技部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刘银先等同学荣获共青团组织举办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
事实证明,涉农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强,创业率达6.8%。其中,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刘雨薇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李威威成立杭州超级科技有限公司,为百度、阿里云、华为等国际知名企业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学生就业质量高,本专业群79%的学生在本地区就业,成为襄阳乃至汉江流域的优秀农业科技与中高级管理人才。
二是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强化培优。在科技兴农、精准扶贫工程等方面,畜牧兽医专业群先后承担“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创业培训等培训任务,培训量累计105120人日,培育青年农场主30家、致富带头人800余人,带动20000多户农民脱贫。
襄阳市万丰源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万兵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中的典型代表,他先后两次参加学院承办的新兴职业农民培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王万兵3年内投入资金500万元,租赁土地60亩,新建猪舍12栋,饲养母猪200头,年出栏达到5000头,成为湖北省知名的生猪生产企业。公司申请的“襄阳黑猪”“襄阳黑猪肉”双双在国家工商部门,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加大襄阳黑猪推广力度,由年出栏3000头增加到5000头以上,建成“襄阳黑猪”保种繁育中心,带动山区200个贫困户养殖致富。
三是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跟踪提升。兴办专业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产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畜牧兽医专业群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农民,组建了产业教授、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为主导的技术服务团队,依托湖北麦冬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协同创新中心、动物医学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了人才培养平台、科技研发平台、创客孵化平台、锦云农业电商平台、农业信息系统平台,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田间地头,或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与创业企业联合研发农业项目46项,成果转化863万元;指导湖北荆山药业、襄阳汇海畜牧、襄阳多智农业等27家企业,形成了种养结合、信息服务、产品加工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孵化体系,争取各级研发资金530多万元;扶持3家企业取得行业资质,3家获得有机农产品及绿色产品认证;支持湖北麦冬、襄阳黑猪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并以此带动湖北麦冬、襄阳黑猪等特色产业发展,也已形成10亿元麦冬产业链;服务辐射襄阳境内襄城、保康、谷城等8个县市区,实现带动30000余农户增效创收,带动贫困人口就业8739人,带动农民增收2.2亿元。
目前,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群师生积极助力襄阳农业发展,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畜牧业实现了大发展:成为湖北省首个畜牧生产大市,猪牛羊出栏均为湖北省之冠,禽出笼为湖北省第二。通过学院及学院培养的涉农人才推进,襄阳已成为整市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整市推进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全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襄州区)、全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