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装备升级 课堂“蝶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按照要求,教学点要利用远程教育“空中课堂”资源,开设三年级英语课。桃花沟4个年级两名教师,工作排得满满的,刘兆明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三年级英语教学任务,当上了山沟里的“洋教师”。

    常言道“人过三十不学艺”,但当时已53岁的刘兆明不信邪,从零起步挑战自我。他苦心钻研电脑知识,复制、下载、粘贴、查找……一样样地学、一次次地记,夜以继日,不厌其烦。有时候,为了一个操作程序,他要练习四五十次,遇到一些英文图标,他难解其意,就规规矩矩抄下来,然后走十几里山路,进城找人请教。凭着“蚂蚁啃骨头”的执着劲儿,刘兆明硬是把远程教育“空中课堂”资源应用到得心应手。

    刘兆明上课的“法宝”是2012年底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提供的设备和课程资源,这让桃花沟一夕之间告别了“一间屋子一块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环境。

    桃花沟教学点的故事,只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沧海一粟。2014年底,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从2012年9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短短3年多时间,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支撑下,以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的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正生动地改变着基层教育生态。

    对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群体来说,教育信息化在短时间内带来的冲击绝不仅仅是轰轰烈烈的“表面现象”,而是一场深入骨髓的“升级改造”。

    教育部科技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教育部举办了23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全国县区级以上厅局长的首轮全员培训。培训的辐射效应被迅速点燃,各地积极行动起来,辽宁、安徽、山东、湖南等省进一步扩大干部专题培训范围,黑龙江完成对全省教研系统骨干的培训。与之相适应,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示范引领下,各地全方位多途径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更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甚至肩负着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会议上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时,明确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后,作为“十二五”的核心任务,从“宽带网络校校通”到“优质资源班班通”,再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三通两平台”各项重点工作不仅进展顺利,且总体上超越预期目标,应用效果逐渐显现。

    教育投入支撑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2年的2.3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万亿元,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7年超过4%。

    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成果显著,带来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也为缩小不同地区的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12年的25%提升至2016年的94%,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比例由2012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80%。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直接服务于农村中小学师生的数量达到1亿人,全国6.4万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目前,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已有2.1亿名中小学生信息入库,全国中小学生基本实现了电子学籍管理,教师管理初步实现“一人一号”。

    这两年,彭春英的黑板变成了交互式电子白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在学校的应用和普及,在计算机硬件的支持下,通过核心的嵌入式软件设计和通信传输技术,将电子屏幕连接到计算机和投影仪上,从而构成一个交互式协作的课堂教学环境。如今,她上课时不需要带粉笔和教案,只需带上储存着课件的电脑、U盘。有了这块新的“黑板”,教师不用再到每个班一遍又一遍地抄下要讲解的习题,学生也不用担心板书一会儿就会被擦掉,课件想存多久存多久。更重要的是,网络联校实现了班与班、校与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城乡学生可以共上一节课,同时也让湖南、新疆两地的教育对口扶贫不再遥远。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发布,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也在改变着曾经的“粉笔村”。

    “现在大概还有三成农户坚持做这个产业。”刘垸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涛介绍,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传统的粉笔教学式微,粉笔市场逐步萎缩,刘垸村粉笔生产作坊数量大幅减少。如今的刘垸村调转方向,研发生产无尘粉笔、玩具粉笔、杀害虫的药物粉笔等新型粉笔,开拓新市场。

    新中国成立70年,汪同轩、彭春英、刘兆明们见证了课堂的大“变脸”:黑板,越来越窄,越来越小,变成了白板;粉笔字,越写越好,清晰简洁;教学内涵,无限延伸,穿越时空……

    链接

    ?改革开放初期,教师的教学装备是粉笔,黑板则经历了木质黑板和水泥黑板阶段。水泥黑板容易反光,而且很快就会出现裂纹,经常写字的地方还会出现白点,师生们戏称为“黑板的雀斑”。

    ?上世纪80年代后,水泥黑板逐渐替换为毛玻璃材质。但毛玻璃因为易碎,很快被绿色钢制烤漆黑板取代。总的来说,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再加上教师身上的白色粉笔灰,就是那个年代课堂的标志性特征。

    ?上世纪90年代,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一支粉笔两手灰”的传统授课方式改变了,板书开始电子化。在投影仪的辅助下,教学内容在“幕布”上显现。电子白板解决了传统黑板的弊端,课堂教学实现了一次飞跃。

    ?进入新世纪,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2014年底,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成果显著,带来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也为缩小不同地区的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12年的25%提升至2016年的94%,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比例由2012年的40%提升至2016年的80%。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