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一核双翼”GBR课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苏省镇江扬中市外国语中学深刻领悟国家教育政策精神,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应教育诉求。多年来,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在提升学生道德品格上下功夫,在培育学生关键能力上见行动,以高品质GBR课程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课程是什么?它的原意是跑道。因此,课程是人生的履历,设计课程就是为学生铺设幸福前行的跑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它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只有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观,学校才会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可能。因此这一具有挑战性的课程考验着校长和教师的良知,也检验着学校文化建设的软实力。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学校的改革、创新和实践。多年来,扬中市外国语中学在教育实践中坚持改革创新,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且行且思。学校聚焦学生素养提升,基于办学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全力整合有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化方式,最终形成了成熟有效的GBR课程。GBR课程为学校教学注入了活力,为学校发展增添了动力,也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近3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课题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施项目学校”“镇江市十佳书香校园”“镇江市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学校”等10余项镇江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聚焦核心素养 

    明确课程理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要素。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GBR课程的理念与内涵全面呼应了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是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施。

    GBR课程由“G、B、R”三个模块构成。GBR分别是Green、Blue、Red(绿色、蓝色、红色)视觉色彩三原色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视觉色彩三原色理论认为,绿、蓝、红三种颜色光混合,可以产生五彩斑斓的世界。GBR课程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简称。Green象征广袤的自然,Blue象征广阔的社会空间,Red象征不断发展的自我,分别对应着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GBR课程以培养慧眼慎思、读写说诵、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自珍自爱、闲情雅趣的人才为目标,强调用课程带领学生关注自然、社会、自我,使他们从小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文,努力建构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标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形成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内在人格和品质。 

    G模块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为主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开展对自然体验、欣赏、探索的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理性思维。B模块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关于扬中物产、风俗习惯等的研究,了解社会热点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体会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聚焦学生责任担当和人文底蕴的形成与培养。R模块通过强化学习、生活技能,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让学生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引导学生认识与完善自己,做和谐的自我。“GBR”课程内核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度契合。

    创新课程体系

    促进多元发展

    谈及GBR课程构建,潘金城校长不无感慨地说,我校GBR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历经许多艰难和困惑,但在课程提升与拓展过程中,学校始终不忘教育初心,集思广益,及时调整方案,改进方法,做到求实创新。从过去年级“走班式课程超市”到如今“一核双翼”式的课程实施模式,即:围绕“一个核心”就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建构“双翼”课程就是兼顾“菜单式—GBR”主题研究课程和“微视Ta—GBR”活动体验课程。我们一直在着力打造能够体现数字化、国际化、特色化的实践课程,丰富课程内涵,强化GBR课程与学生兴趣、地方发展的关系,提升课程品位。

    “菜单式—GBR”主题研究课程的构建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研中学,学中研”、快乐体验的宗旨,综合自然、社会、民族文化、学校传统、图书馆、博物馆、教育基地、学校硬件等因素,带着学生立足校内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趋向,采纳教师、家长、社区的建议,分别征集活动方案,进行选题、方案设计及课题论证,提炼成各模块主题,整合成生成性主题库。在实施方式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年级范围内开展走班制实践活动。目前,学校成立了“聚焦湿地 保护环境”“走进竹文化”“揭开河豚神秘面纱”“稻花香文学社”“汉字魔方”“交响乐团”“无人机”“柳编神韵”等20多个学生社团。

    “微视Ta”就是用“童眼看世界、童心悟生活、童真绘梦想”,“微视Ta—GBR”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课程内容来源广泛,涉及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学科教学课题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其他问题。课程从贴近家乡、贴近生活、贴近科学3个层面为学生开出了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乡土文化探究”“家国情怀体验”“生命文化体验”“生态文化体验”“现代科技体验”“高雅艺术体验”等10余类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设计怎样的主题,都是有一定深度且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应顺应自然、社会和自我这3个维度,使课程领域有机整合。

    教育要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发展的条件。GBR课程构建具有丰富性与实践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课程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增强了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为了达成“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的课程实施要求,在没有规定具体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学校广大教师积极实践,自主创新编写GBR校本课程教师指导用书。

    如G模块指导用书编写中考虑到扬中地处长江中心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结合其水系发达、湿地资源丰富,盛产芦、柳、竹等特点,选用了一些与扬中自然环境相关的主题编写活页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一直把培养学生国际素养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建立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互访交流,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为体现外语优势,学校社团着力打造“双语”特色,“双语”教学成为学校又一办学亮点。

    系统规范实施

    成就卓越品质

    为保证课程正常、有序开展,学校每周一次开设“菜单式—GBR”主题研究课程,每月进行为期半天的“微视Ta—GBR”活动体验课程。在活动地点上,学校利用班级教室和实验室作为“菜单式—GBR”主题研究活动的专用活动教室,目前将对一些闲置用房进行更新改造,用于科技制作、手工制作、手工编织等课程的临时用房,确保活动正常进行。与相关部门、活动基地取得联系,定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微视Ta—GBR”活动体验课程的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性,在实践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GBR课程在实施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正如参加“生态文化体验”活动的学生发出的感悟:“大自然是广阔的教室,赋予我们各样的惊喜。我们在浓浓的秋意中阅读着大自然这本神奇的书,在秋的浸润中发现美、遇见美,感受家乡的生态变化。”参加“柳编神韵”活动的学生说:“民间文化需要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推广。以柳编为帆,驶向更宽广的文化之海;尽己之力,托起扬中文化更美好的明天。”太多的感触都昭示着扬中市外国语中学GBR课程已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学生,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在点滴之间悄然根植于他们的内心。

    由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显著,镇江、扬中等多家电视台、报社开辟专栏宣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等报刊也对此做了报道。学校教师与诸多同仁撰写的论文、方案设计等或被国家、省级综合实践活动专辑收录,或被专业报刊刊登、或在各级论文竞赛中获奖。

    潘金城校长在江苏省名校联盟“以高品质课程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会上讲:“要是没有理想,还谈什么改革?要是没有问题,还谈什么创新?要是没有真正关注每个孩子一生的整体发展,还谈什么以生为本?要是没有合适的课程,又怎能立德树人?”GBR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就是改革、就是创新、就是以生为本、就是立德树人!

    学校的课程改革在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项后并未止步不前,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要义与要求,着力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发展等关键能力的提升,凝聚成长内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朱成霞 李晓君 王美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