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向课程”:迈向3.0课程的东师南湖校样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我们对于人才的渴求更甚往昔。“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而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不二之法、毫无疑问的国之大计。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全方位部署,并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长远目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作为教育者,要顺应时代要求,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筑就中国梦添砖加瓦。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东师南湖校”)成立于2010年,是东北师范大学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政府部门合作创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东北师范大学异地创办的首所附属学校。学校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共有60个教学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24个班。学校由国家教育部门“国培”计划专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特级教师刘学兵博士担任校长。

    名校助力,政府部门加持,名师坐镇,东师南湖校融合了东北师范大学与南湖区政府部门的优质资源,自开办以来就备受瞩目。学校以“智慧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力图践行大学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办学的一种新模式——UGS模式,即:University大学——东北师范大学;Government政府部门——嘉兴市南湖区政府部门;School中小学——东北师大南湖实验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东师南湖校已成为浙江省标准化学校、嘉兴市人民满意的知名学校。

    近年来,UGS合作背景下的东师南湖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在硕博与骨干教师形成的强大科研团队带领下,不断探索实践、深化改革,以“五向课程”为核心,在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变革中取得明显效果,已成功提供了3.0课程的东师南湖校样本。

    核心素养的发布,推动着学校的课程逐步向3.0层次迈进。“3.0课程,学校课程发展呈鸟巢状,以多维联动、有逻辑的课程体系为标志,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这是文化建构与创生层次的课程变革”。东师南湖校顺应课程变革的趋势,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理解和解读,创造性地提出了未来学生发展的“五向”标准,即“向美的身心、向善的品格、向上的学力、向真的学识、向新的行动”,并依此5个向度,从文化建构的层次开发了学校的整体课程:“五向课程”。“五向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以“聚焦核心素养、实现跨界贯通”为课程理念,学校的课程目标、课程谱系、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保障、课程影响逐渐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一张立体化的3.0课程网。

课程目标——创新育人“五向”标准

    教育的宏观目标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是这一宏观目标连接具体培养目标的中间桥梁。东师南湖校的课程目标就是基于核心素养并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提出来的。即建构向美的身心、向善的品格、向上的学力、向真的学识、向新的行动所组成的“五向”标准为培养目标,培养素养全面、个性优长的“五向”少年。

    基于“五向”标准的课程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习得,更加注重学生素养的提高。因此,学校把“五向”少年的5个向度目标进行了细化,形成了低年段(1—3年级)、中年段(4—6年级)、高年段(7—9 年级)不断进阶的课程目标。

课程谱系——立体搭建“五向课程”

    “五向课程”标准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而产生,代表九年一贯制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五向”标准,抑或称为“五向”素养之间层层递进、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东师南湖校以“五向”素养结构为学校育人的价值追求,对课程及其资源进行整合,立足学生“五向”标准,形成了“目标—层级—模组”式独特的“五向课程”谱系。

    “目标”指学校的课程总目标,即努力培养全面发展、个性优长的“五向”少年。

    “层级”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未来发展的分流,从目标的角度把课程划分为基础、丰富、高级3个水平。把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可以让学生从学情出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课程。课程层级的划分从根本上说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模组”指的是在培养目标之下的“五向”素养为标准的5个课程模组,分别是向美的身心模组、向善的品格模组、向上的学力模组、向真的学识模组、向新的行动模组。每个模组都有关键词解释和国家基础课程、学校改造课程、学校拓展课程群支撑。

    学校以小初一体化的课程衔接、支持和促进为课程建构原则,对课程及其资源进行整合,具体将其分为基础课程与拓展课程两大板块。

    1.基础课程校本化改造

    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东师南湖校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本校学情,对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改造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实施贯通课程、分层课程、分类课程,尝试整合艺术、体育、技术必修课,实施分类选项教学。如:科学和数学学科每周拿出一节课,用于分层“走班”,确保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初中体育课进行校本化改造,两节用于基础教学,一节用于个性发展,分为足球、羽毛球、篮球、排球4类选课类别,进行“合班”教学、分类“走班”。

    2.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展

    拓展课程是素质教育改革以来学校课程开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拓展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东师南湖校在拓展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切实考虑本校教师的业余爱好和特长,紧紧围绕“五向”素养的培养,开发实施了“向美的身心”“向善的品格”“向上的学力”“向真的学识”以及“向新的行动”5个课程群。

    拓展课程主要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和选择性,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东师南湖校根据学生阶段特点,制定了小学、初中阶段不同的拓展课程谱系。目前,学校已成功开设包括阅读、书法、绘画、声乐、戏剧等在内的数十个学生社团,并通过趣味运动会、达标运动会、科技创新节、文化艺术节、快乐数学节、博雅读书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激发学生对特色课程的兴趣与热爱。

课程实施——跨界变革学教方式

    课程实施效果需要依托课堂教学才能得以显现。东师南湖校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学校秉承“聚焦核心素养、实现跨界衔接”的课程理念,积极开发特色项目,进行教学方法变革,为学校提升课堂效果、盘活课堂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1.跨学科疆界统整学科资源——PBL“五自”项目式学习系统

    PBL“五自”项目式学习系统,是以国际上的“PBL”学习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为基础,结合本校特色开发而来。学校通过“自选—自组—自探—自创—自媒”的学习过程设置,培养学生解决现实中“真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PBL“五自”项目式学习系统中,课题选择以生活兴趣为导向,不受学科限制,由学生跨班级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在周末时间自主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进行阐述分享。整个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与表现力。

    2.跨课堂间界打破时空限制——BYOD精准教学模式

    BYOD是“Bring Your Own Device”的缩写,指自带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学校在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5门课程中实施了BYOD精准教学,有效对教学成果进行精准诊断,并将问题及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推送。

    BYOD精准教学模式的实施,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下不能因材施教的弊端。通过BYOD进行分层教学,同时有效突破课堂间界,在课前、课后甚至假期中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管理。

    3.跨学段边界实现小初衔接,研发“立体化”贯通式学习

    东师南湖校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进行了小升初跨学段边界的“立体化”贯通式学习。这一模式依托小学部和初中部教学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小学部和初中部各自独立的课程内容(数学、语文、英语、科学)进行整合、衔接,打通小学和初中的边界。

    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的内容进行贯通式开发与实施,从学法贯通、课程贯通、能力与思维贯通3个角度解决小学和初中的衔接问题,以达到基础课程加强、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提升的培养目标。

    “五向课程”的深度实施不断为学校品牌增效。近3年来,学校先后接待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教育考察团1500人次。学校与美国、芬兰、新加坡等国的知名学校缔结姊妹校并开展学术交流、研学等活动。建校10年间,学校教育变革紧跟时代,以“智慧的教育”办学理念为引领,以“五向课程”建设为核心动力引擎,依托UGS合作模式,扎实推进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建设。如今,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正以守正创新的风貌,朝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宏伟目标坚定迈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