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治理网贷低龄化的协同防线
《半月谈》报道,在媒体曝光及银监、公安部门的重拳打击下,非法网络贷款在大学校园的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而与此同时,不少互联网公司的网贷业务不断在高中、中专、高职等学校发展更低年龄段的新客户。这种网贷低龄化蔓延的趋势隐蔽程度高,家长和学校多不掌握,缺乏干预和引导,已对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诱发犯罪。
低龄学生所使用的不仅有以知名企业为依托的网贷平台,也有一些来路不明的网贷平台,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的贷款找到贷款渠道,可谓防不胜防。虽然正规的贷款平台往往要求实名认证,明确不向未成年人提供借贷服务,但在现实中,未成年人轻而易举就可以突破实名认证防线,借用家长尤其是一些不熟悉网贷平台的老年人的身份证件,便可完成实名认证操作、取得借钱“资格”的过程,限制规定形同虚设。而那些不知名的网贷平台,则几乎是不设防。
“00后”们缺乏理性的消费观和金融风险意识,却频繁接触网络,处在如此便利的借贷环境下,面临着无处不在的物质消费诱惑,很容易陷入网贷困局。与大学生相比,低龄学生的社会知识和阅历更少,还款能力、承压能力更弱,可能因为几百、上千元便陷入困境,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网贷低龄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未成年人成长风险,必须及时干预,防止这一现象蔓延。
网贷低龄化是借贷消费低龄化的缩影,而借贷消费低龄化又是当前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所处的成长环境和商业环境,让他们拥有与长辈们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而随着未成年人触网年龄不断下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移动支付手段的普及,借贷消费低龄化现象在我国也越来越普遍。借贷消费不可怕,成年人买房、买车几乎都需要各类金融贷款服务,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信用意识以及还款能力的借贷消费。
防止网贷低龄化现象蔓延,首先是家长的责任。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及时掌握孩子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动态,趁早培养孩子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一些青少年因为难以承受网贷风险而剑走偏锋甚或误入歧途,与家长的疏于关心有莫大的关系。对于一些网贷平台来说,把钱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青少年,不仅可能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可能给平台带来法律风险、坏账风险和企业形象风险,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因此,网贷平台必须负起责任来,严格落实贷款年龄限制规定,把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工具充分利用起来,真正发挥其技术防线的作用,而不是任其漏洞百出、形同虚设。
不管是早前泛滥的校园贷,还是当前已显露出苗头的网贷低龄化现象,都说明在一个充满物质诱惑的世界里,理性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金融风险意识的重要性。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移动支付方式的借贷消费文化的盛行,应对在校生进行深入、系统、有效的金融安全教育,及时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而从现实来看,当前部分教师所掌握的简单、笼统、肤浅的网贷风险防范知识,已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态势。因此,广大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完善预警防控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定期开展校园不良网贷的摸底排查,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消除安全风险隐患。
(作者系本报记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