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从教孩子做饭开始
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劳动教育是生活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之一,却是许多父母和教师较为忽视的问题。毫无疑问,忽视生活教育和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大误区。
其实,面对一个不会劳动甚至厌恶劳动的孩子,父母是心怀隐忧的:将来离开父母,他们将怎样生活?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证明,会不会做饭严重影响抗疫能力,会做饭者生活依然正常,不会做饭者则生活艰难。
近来,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二年级学生缪苇杭学做饭的事迹。4月29日,《扬子晚报》头版刊登大幅新闻图片,3版整版介绍8岁童厨“超长假期里,他学会了做30多道菜”。不难想象,在《扬子晚报》的历史上,如此突出地报道一个儿童学做饭的事迹,可能是头一回。在梅岭小学的历史上,一个小学生因为学做饭成为明星,可能也是头一回。8岁孩子会做饭本应是平常事,而在今天成了重要新闻,这绝不是对教育的表扬,而是一种辛辣的讽刺。
当然,有父母教孩子学做饭毕竟是进步了,值得欣慰和借鉴。我在朋友圈推荐8岁缪苇杭学做饭的案例:“这是家庭生活教育的成功尝试,儿童学会做饭将终身受益,对其学习和家庭生活及社交也具有促进作用。”“家庭生活教育当然不只是做饭,但做饭绝对是生活的基本功。有些学校教学生做饭也是好的,但必须明白,孩子学做饭的最佳场所是家庭,父母是最好的教练。如果连做饭都不会,劳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
民以食为天,是千年来广为流传的生活共识,人活着自然不是为了吃饭,但只有吃饭才能活着,才可能实现心中的梦想。同时,做饭是家庭生活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是食物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和农夫艰辛的劳作,如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是食物加工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爱心的付出,才会有“妈妈的味道”。仅仅这两个要素,就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教育内涵与价值。
在营养、睡眠、运动这三大儿童健康基石中,饮食居首,因为儿童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都极为敏感,饮食能够激发出他们极大的渴望与好奇。所以,劳动教育从教孩子做饭开始,等于抓住了生活教育的关键链条,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将每天的饮食与大自然紧密连接起来,又可以提高孩子的责任心与生存本领,使其学会生活并敢于创造美好的生活。
由日本一家三口——丈夫信吾、妻子千惠和年幼的女儿阿花共同写就的《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一书曾经感动了许多人:身患重病的年轻妈妈千惠,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教4岁的女儿阿花学习做饭,学习家务。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事,千惠都让她自己来。比孩子先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注定无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然而,教给孩子什么最重要?千惠说,是让孩子一个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
读这本书很难不落泪,我总在想,让四五岁的孩子做太多家务,生活是否过于沉重?是否会让孩子过早告别童年?相比之下,8岁的缪苇杭学做饭正当其时,所以充满了好奇与快乐。缪苇杭“一开始做的是简单的煮饺子、煮面、煎鸡蛋,渐渐难度升级,学炒菜,现在还会做红烧鱼等”。缪苇杭的父母都支持儿子学做饭,经常和他聊聊厨房里的科学知识,例如“热油锅沾水为什么会炸?”“菜要翻炒一是为了食材受热均匀,二是为了食材和调味品充分混合,便于入味”等。更欣慰的是,孩子在做饭中成长了,偶尔烫着了也非常淡定,就自己去用冷水冲或者拿冰袋敷,还说这在厨房是正常的。
劳动教育从教孩子做饭开始,策略上要按照孩子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幼儿阶段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欲为主,引导孩子做搬运食材、择菜洗菜、准备碗筷等辅助性劳动;小学阶段可以在密切的亲子交流中学做一些饭菜;中学阶段的青春期少年有疏远父母的倾向,可以从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的角度,激励孩子以掌握生存本领为荣。
不要以为中学时期主要就是拼学习,要意识到这可能是孩子离开家之前的珍贵时光,学会独立生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有个朋友很骄傲地告诉我,读高中的儿子出国留学前,一日三餐都是儿子做。孩子在厨房忙的时候,他可以轻松地读书看报。我问过他儿子的感受,小伙子头一扬回答:“男生会做饭很酷啊!”
学会做饭,等于掌握了生活的核心能力,这是一种实践智力,有助于孩子理解大千世界的复杂关系,懂得独立、体验责任、获得幸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