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学前专业教育实习“练兵场”
明确对实习生的要求。笔者发现,不同学校在组织实习过程中松紧程度不同。有的学校安排专人到实习单位跟进,了解实习情况,访谈园方管理人员对实习生的评价;有的学校通过每天让实习生拍照(幼儿园活动现场)打卡,进行监督。明确对实习生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实习效果。
专业课程与一线实践加强联系。观看实习生组织活动的过程,笔者发现他们大多采用讲授示范法。在后期跟进指导中,实习生慢慢接触生成课程,参与主题探究。这不禁让笔者思考,目前幼儿园课程已越发强调探究学习,如专题研习、STEM课程、教育戏剧等。师范生的课程可以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比如,针对绘本《情绪小怪兽》的教学设计,是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开展项目探究?大家头脑风暴,结合自己的情绪经验,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尝试从语言、美术、戏剧等角度设计活动。
关注实习生心理。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生走向教师,从熟悉的环境走向陌生的环境,心理适应挑战较大。他们的心理状态需要得到培养单位的关注,比如,了解实习生的想法与情绪,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策略。
幼儿园要提供宽松环境与专业支持
创设尊重、接纳的环境。情感是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之一。影响教师专业认同的积极情感包括周围人对实习生的认可与支持,这能帮他们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作为实习单位,幼儿园创设和谐、温暖的情感氛围是基础。它不仅能帮实习生融入集体,更对他们今后在集体中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式有积极影响。
运用结对带教,引领实习生成长。在实习中,我园运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让幼儿园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对实习生结对带教,每位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安排到人。结合一日常规,对实习生从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四方面进行指导,对实习生每次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观摩—评析—总结,时时不忘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在引领实习生的过程中,也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实习生要处理好与多方的关系
处理与自身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一个人要在职业道路上走得远,必须有强大的内动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明确职业方向。如果一个人对孩子没有耐心和爱心,那幼儿教师就不是好的职业选择。笔者从本园实习生身上发现,具备“爱孩子”的专业性向是实习生专业成长的前提。因为爱孩子,他们也得到了孩子的爱,进而获得更多职业幸福感,同时也增加了实习生的责任感和专业认同。对于职业选择,在确定自己喜欢、适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思考一年、三年规划。
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把握合适的度。实习生与孩子们在一起就像一个个大孩子。在孩子们眼里,他们更多是玩伴而非教师。于是,当这些“大孩子”独立组织活动时,孩子们就表现得异常兴奋,甚至故意捣蛋。在沟通中发现,实习生与幼儿交往的困境,包括如何做到亦师亦友、如何兼顾团体需求与个别需求。实习生需要把握好与孩子相处的度,既要亲切、活泼,又要沉稳、有原则。这个互动的度需要实习生在对孩子的游戏、生活进行观察中,不断反思、调整。
处理与专业的关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经验+反思=成长”。经验的获得是教师成长的前提,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对实习生来说,要提升专业能力,就要积极主动对自己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教师教学、一日活动进行思考,探寻内部规律。在本园,我们建议实习生每天留出一点儿时间和指导教师对每天所做的观察进行反思,每周撰写反思日志。
处理与带教老师的关系——共进共赢。实习生与带教老师互动的品质,直接影响实习效果。作为实习生,首先应尊重带教老师。在日常实习中,要带着思考的习惯去观察、去实践,积极向带教老师请教。
处理与家长的关系——真诚沟通。实习生面对家长,往往不敢主动交流,或不知交流什么。一个实习生提及:“一天,一位家长来问询孩子当天在园情况时,我一下子蒙了,尴尬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让我回想一下啊。这以后,我有意识地在中午休息时段把班级幼儿当天的活动梳理一下。”这个实习生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沟通技巧的。真诚的沟通态度及对孩子的细心观察和照顾是与家长顺畅沟通的重点。实习生应学会主动、热情、大方地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的关爱。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清秀幼儿园)
全实践,培养“拿来即用”的幼师
秦金亮
新世纪以来,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经历从中专、大专到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深刻转型,催生了反思实践取向的“全实践”见实习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将幼师发展所有实践环节纳入见实习
“全实践”的见实习是浙江幼儿师范学校2001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转型以来,在总结培养幼儿教师50年中专、大专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时期本科、专业硕士培养一线幼儿教师要求形成的一套基于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
所谓“全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让实践要素在时间上全程贯通,在空间上全方位拓展,在内容上全面整合,在理念上全息浸透,在课程结构上全维统整。“全实践”从最初的高年级集中见实习转变为贯穿培养全程的现场连续性实践,从单纯见实习活动安排到见实习精细化、规范化、课程化、数字化,与大学相关课程贯通化、整合化,从本科生的“全实践”到专业硕士“驻园模式全实践”。
“全实践”不仅增强了师范生的教育实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实践观察、反思、体悟,实践情境激活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能动学习,使刻板的书本知识鲜活起来,学生存疑、批判、反思的热情被唤醒。
被逼出来的“全实践”见实习改革
浙江幼师并入浙江师范大学后开启了浙江省本科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先河,但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幼儿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普高学生多不愿读学前专业(首届招收80名只有7名为第一志愿),另一方面,幼儿园方面不愿接受本科生,坊间流传着“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的普遍看法。这种看法流行的主要原因包括本科生专业思想不巩固,眼高手低;专业技能普遍弱于专科、中专生;缺少情境性见实习经历,短暂的毕业实习难以形成观察、支持、指导游戏的能力。
从幼儿园层面看,优秀的幼儿园希望能培养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的能指导游戏、支持自主活动及设计项目学习的新型教师。
从教师专业发展看,一线教师希望获得大学专家的专业指导,在实践场域中建立师范生、幼儿园教师、大学教师互促共赢的成长机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全实践”的见实习改革被“逼”出来了。
“全实践”是多维度的见实习模式
“全实践”的实施从最初的单一时间递进维度,发展出一个立体的、校外—校内、师生—生生—师师交互、线下—线上的复杂实施网络。
从时间维度看,“全实践”见实习把原有的集中见习与实习分解安排在4年的8个学期中,且在二至三年级4学期每周一天,循序渐进,把幼儿教师的师德浸润、保育、游戏、活动指导、带班、教研、反思、发展等十大知能目标分解在8个学期中,采取跨年级联合编队,每周三固定时间,每班4人,产生合作共同体学习效应。
从课程整合维度来看,“全实践”见实习与大学的学科课程尽力同步,产生理论与实践、学科课程与实践场域的有效整合,产生实践感知经验与书本知识交互生成的“钢筋水泥浇筑”效应。见实习内容与主要学科课程同步实施,如“保育观摩及参与”实践内容与幼儿保育学、学前卫生学课程同步,“幼儿发展与活动观察”实践内容与儿童人体科学及实验、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同步。形成学与做的螺旋式互促提升,使实践的课程与理论的课程整合起来,“学、用、思、行、悟”同频共振。
作为课程形态的支持体系,“全实践”形成了“1336”操作路径。“1”指一个体系——全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3”指三个平台——学前教育综合实验室、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生社团、实验幼儿园见实习基地;“3”指三支队伍——课程实验实践教师队伍、幼儿园全实践导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队伍;“6”指六项指导——见实习指导、实验实践大纲指导、专业技能指导、学生专业创新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专业成长档案指导。
“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实施,需要克服传统教师资源、学校教学资源的局限,需要精细化的教学支持体系,需要充足的设施、资源、资金投入。然而,通常的观点认为,教育类专业像其他人文学科一样,不需要太多投入。而全实践的投入非常高,这需要改变已有体制,科学施策。
“全实践”改革产生了直接效应,比如,学前专业本科生毕业时在教学、带班方面已是熟手,毕业生当年考编率高,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其关联性效应反映在:理论知识学活了;学生技能性学习更有针对性;批判、反思与专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全实践”的制度意义在于帮学生跨过“新手”鸿沟,高起点培养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