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外培训要握指成拳也要打组合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1-04-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北京市调研教育综合改革及党史学习教育情况。陈宝生强调,要扎实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创新课后服务机制,严格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政府定制度,学校练内功,家长转行为,打出政策组合拳。

    应该看到,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其存在价值,如可满足中小学生培育兴趣特长的需要,可拓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但在其“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一些乱象迭出,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既造成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也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更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怎样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显然,这不是哪一个部门单兵突进就能解决的事,也不能短时间内将乱象消弭于无形。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既要握指成拳,也要打组合拳。前者侧重于各部门联动,后者侧重于多出硬招、实招和高招。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话,就是“政府定制度,学校练内功,家长转行为”。

    近年来,政府在这方面用力甚巨,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安排,再到督查落实,均有作为。比如,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该通知明确指出,要依法依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批登记、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日常监管,切实规范校外培训秩序。值得一提的是,该通知还要求强化省地(市)统筹,落实以县为主管理责任。不难判断,唯有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统筹做好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才能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彰显治理效果。

    从这几年的治理情况看,成效初显,直抵人心,但与公众预期尚有距离,与社会反馈仍有落差。究其原因,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道清,但加大治理力度,以期实现显著成效,则是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建议。从精准规范校外培训线上平台,到规束无节制“烧钱”营销造势,再到加强对人工智能学习类产品的专项督导等,这些建议都深得人心,具有可操作性。

    就目前而言,让相关政策措施贴地而行,最大程度发挥政策作用是重中之重。教育部办公厅曾印发《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这些清单有没有落地?监管部门有责任通过明察暗访探个究竟。不能让好政策空转,也不能让好措施止步于文件上。

    至于学校练内功,同样为广大家长所关注。校外培训之所以“高烧不退”,一个原因是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吃不饱,担心其他孩子上培训班自家不上就落了下风。故此,学校修炼内功,纾解家长焦虑亦可有效缓解校外培训热。换言之,要坚持眼睛向内抓治理,校内教育教学安排、管理服务要调整要跟上,切实解决好学校内课堂内教不到位的问题。

    对于家长来说,也需更新观念,涵养正确的教育观。老想着给孩子“吃小灶”,老想着带孩子“抢跑”,老想着过早开发孩子,往往欲速则不达。孩子成长有规律,教育也有规律,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看似爱孩子,实则害孩子。试想,现实中揠苗助长的悲剧还少吗?当然,这种单纯的劝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家长的担忧,从根本上还需要学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努力开辟多种适宜的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等。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的改革方向。治理校外培训乱象不能就事论事,更重要的是实现源头治理,而这就关乎评价指挥棒。让教育归回本源,真正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等倾向,真正做到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教育才能更好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校外培训乱象也会渐渐变少。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