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 接
自2010年开始,每年本报都会基于经验与观察,对未来一年的课改趋势做出预判。尽管预判更多是一种思考性提示,但一路走来,这样持续的分析也从某个侧面见证了课改旅程的足迹。
●2010:模式年
2010年,如火如荼的课改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就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大多数人或许主张新课堂应更加关注生命体验,关注动态生成,关注形神融合。我们认为,模式一词,将会成为2010年课改的流行语。与模式相关的则是,学校开始着力研究课堂流程、环节操作,进而探讨评价方式、管理机制的形成变革,追求课堂效益、改变课堂状态、强调小组学习将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需要警惕的是“假模式”和“伪课改”现象,我们要防止课改“异化”成为某些人的形象工程和为了课改而“乱改”的现象。
●2011:主体年
2011年,课改将会选择从模式的果壳突破,由表及里,探入内核——即在关注课堂效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关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身体、思维和心灵进化。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脱离儿童,硬性设置课程。我们如果尊重儿童,就不能被工具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思想所支配,更不能把控制学生当成教育的全部。
●2012:角色年
2012年,中国课改将步入“教师角色年”。新教师要树立“三观”:“人学”的教育观;“以学评教”乃至“以学评‘学’”的教学观;学生是第一教学资源的学生观。
教师80%的作用是点燃、激励、唤醒,教师20%的作用是课堂流程的操作。点燃什么,激励什么,又唤醒什么?即学习的动力、兴趣、目标,乃至人成长的“精神系统”。教师必须正视“组织”的存在,即小组组织和班级组织,当我们形象地表述“好学校是一方池塘”时,那么,小组和班级同样应成为“小池塘”,其实,每个学生也应该成为“池塘”。
●2013:从课堂走向教室
2013年,从“改课堂”向“改教室”,课改将收获更丰富的成果。如果说“改课堂”是改变教学时间的单位效益、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那么,“改教室”则是改变教学空间的文化形态。新教室首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生活就是尊重兴趣,一切与学生相关的,凡是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都应该成为教育的内容。
如果给新教室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学习、生活、交往。学习显然不仅是获取知识。学习的内容可以包括:教材中涉及的现实内容;社区、校园、社会中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内容;生活现象、社会热点、环境问题等。总之,新教室除了拒绝单纯的知识灌输外,对其他内容都应全部接纳。
●2014:从求效到追魂
课堂应该有3色:红色信念、蓝色希望、绿色成长。如果只有“血色分数”的“效”,就意味着改革是毫无意义的。教育的道德是给人理想,教育的不道德则是剥夺人的理想。今天,我们必须追问,那些坐进教室里的孩子,有几个人是有理想的?他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去理想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只是为“求效”,而是为“铸魂”、“树格”,是为了培育性格、品格、人格;不仅是在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也是在改革生活的方式与方法。教育的魂究竟是什么?应该是“教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校长的奋斗目标”、“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教师的奋斗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