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高中校本课程候选案例 苏州中学园区校:地域资源转化出“湿地文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湿地文化课程是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原创的一种课程形态,基于校园及周边湿地环境而创生。该课程是融合自然与人文、学习与研究、学校与社会的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倡导人地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多年来,师生在充满诗意的湿地上学习与生活,不仅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还懂得了多元共生的意义。

  课程目标

  第一,将地域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构建融合自然与人文、学校与社会的湿地文化课程体系;

  第二,确立湿地文化多元与共生、实践与创造的价值追求;

  第三,实现湿地文化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目的。

  课程框架

  湿地文化课程是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契合学校的教育理想与新课程标准。该课程在目标、内容、学习、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变应试目的为综合素质培养,变单一内容为跨学科综合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变知识教学为问题教学,变考试评价为过程评价。这样的课程架构能够保障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以及学校的特色发展。

  课程制度

  该课程设置了必修、选修、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各学段都有机会接受湿地文化课程学习。高一学生入学后有8课时的必修课程,任课教师由多学科教师协同完成。高一学生还需从26个湿地研究课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其他年级安排选修学习,其中高二学生以湿地考察和寻访为主,高三学生以湿地文学研究为主。

  每个学段课程结束后有评价要求。必修课程以知识问答、问题讨论等网上评价为主;选修课程以野外技能评价为主,比如在野外调查鸟类数量等;综合实践课程以项目评价为主,比如制作一件标本、完成一件古陶修复等。各学段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参加志愿者服务,推广湿地文化。学校根据志愿服务的次数、质量,以及是否具备双语讲解能力等参数,颁发不同的志愿者服务等级证书。

  课程资源

  ·系列教材

  《湿地》双语教材(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设计了6个野外技能、12个探究活动、15个深入思考、11个拓展链接,内容涉及多学科专业知识。教材中结论性知识较少,更多的知识需要经过探究、实践才能获得。这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让教材贴近公众、面向未来。

  学校以《湿地》教材为蓝本,研发了系列学科分支教材,目前已出版并投入选修课程使用的有历史、语文、体育、劳技等6个系列。

  ·定期杂志

  《湿地文化研究摄影集》记录了学生野外考察的精彩片断,《湿地文化研究文集》汇聚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湿地文化》杂志包括“从做中学”、“考察天地”、“行走天下”、“西马丛谈”等,杂志中所有图文均来自师生。这些报纸杂志,既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又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专题网站

  学校开发“湿地文化”专题网站,网站设有特色课堂、实践考察、师生研究、公益游学和大事记等10个栏目,还有教师开辟的“湿地文学博客”、外国友好学校的网上研修链接。网站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了师生的分享与交流。

  ·教师专长资源

  学校鼓励教师“一人一品”,利用自身专长开发精品课程。语文教师闻一波有30多年收藏古玉的经历,他带领师生寻找失落的湿地文明,展出近百件史前玉器,开发了“湿地文明”课程;体育教师章志平是中国武术六段,武术拳击国家一级裁判,他创造性地开发了《江南水乡船拳》;生物教师林子杰掌握鸟类观察的野外技能,开发了《校园湿地鸟类调查手册》;地理教师蔡明行万里路,自费考察,积累了多个国家的湿地资料,《湿地》教材中尼罗河文明和肯尼亚湿地保护便是她考察所得;语文教师何一萍开发了“湿地文学”课程;数学教师樊亚东研究“如何利用数学模型研究湿地”;政治教师单伟峰研究“水的智慧”……教师们用自己的专长为湿地文化课程注入了创新的智慧。

  特色课堂

  为了改变课程学习模式,学校创建了两个特色课堂,并提供20多门相关课程。第一个特色课堂是“大自然课堂”。学校利用校内的一片湿地还原湿地自然景观,构建苇风芦影的湿地生态园。“大自然课堂”倡导实践与探究的学习模式,关注实践调查、实验取样、实证研究等科学实践活动。

  第二个特色课堂是“博物馆立体课堂”。学校创建西马博物馆(湿地文化博物馆),自下而上构建湿地生态、湿地生活、湿地文明三层“立体课堂”。西马博物馆倡导质疑与思考的学习模式,关注浸润学习以及项目研究学习。

  定制游学课程

  学校依托两个特色课堂,面向国内外师生,开发了《湿地文化游学课程》,内容包括聆听、体验、探究、参与等4个方面。学校根据游学者的兴趣与年龄特征,选择合适内容,开设游学课程,满足个性需求。

  聆听:学生通过聆听与考察,了解湿地物种,掌握调查取样方法。地点在生态园和博物馆一楼。

  体验:博物馆二楼(湿地生活馆)举办人文体验活动,如湿地诗画创作、识谱听琴等,增强学生对湿地人文精神的感悟。

  探究:三楼(湿地文明馆)展出中国史前玉器。这里为志趣相投的游学者提供专题探究活动,如中国史前玉器的鉴别与欣赏等。

  参与:每年9月份,学校公开招募博物馆双语讲解志愿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