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小夫妻:点亮山娃的人生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刚到村头,远远就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南山小学长田分校的小操场上,两位年轻教师正跟孩子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男教师扮老鹰,女教师扮奋勇护雏的母鸡,一群孩童跟在“母鸡”后面,扮演惊恐的小鸡。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令人动容。

  今天,我们要造访的主人公,正是这两位教师,一对“80后”特岗教师小夫妻,南山小学长田分校的李丕昆和宋英兰。

  山村学堂里来了大学生教员

  长田分校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六麻镇南山村,群山环绕。这里交通很不方便,上趟集镇得赶十几公里山路。

  这所偏远的山村学堂很“袖珍”,只设小学一、二年级和学前班,学生总数不足90人,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来自周边南清、上长田、下长田3个自然村。

  因为校舍差、学生少,这个教学点曾一度荒废。2011年,上级拨款在这里建起了新校舍,有了一幢两层教学楼和一个小操场,还破天荒地建起了围墙。

  新学堂建起来了,原来在这里任教的两位代课教师,却已通过参加公招考试转正入编,选岗分到其他学校。

  新学堂唱起了空城计,这可愁坏了南山小学本部的校长林飞。正当他急得团团转之时,李丕昆毛遂自荐,主动请缨来这里任教。当时他对林飞说:“我想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教书育人!”这句话让工作了几十年的林飞鼻子一下子酸起来,要知道,由于长田分校教的都是“鼻涕虫”,大多数教师都是“敬而远之”,唯恐躲避不及呢。

  李丕昆的老家在广西宾阳,应聘到北流当特岗教师之前,在贵港市育才中学当了4年高中教师。

  就这样,李丕昆和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俞家湖正式调到长田分校。一年后,李丕昆的爱人,原在石窝镇坡头小学任教的特岗教师宋英兰,也调到了长田分校。这个山村学堂,终于有了3名教师。

  山村教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全课程,李丕昆他们是文武全行,除了教语文和算术,还教体育、音乐、美术,甚至是幼儿国学。

  分校的孩子,读到三年级就会转到南山小学本部就读。但教学点的3名教师,一点也不敢马虎。

  学前幼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性、自觉性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教好这些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山村偏僻闭塞,缺乏现代化多媒体设施。为了教好这些孩子,李丕昆、宋英兰用儿歌和简笔画辅助教学,让孩子们能更快更好更轻松地学习。此外,他们还通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扩大孩子们的识字量,感受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

  “我们是这些留守孩子的启蒙之师和临时家长,山村的孩子从小也应该接受丰富的教育,打好人生底色。”李丕昆自豪地说。

  以校为家,日子安静淡然

  这里没有wifi,这对“80后”的小夫妻也基本上不使用QQ和微信。面对这种远离现代信息社会、看似简单而乏味的生活,小夫妻俩带着4岁的女儿,以校为家,享受着别样的快乐和充实。

  除了4间教室,学校里还有两间10多平方米的小房,一间是备课室,一间是李丕昆夫妇的生活起居室。小夫妻把学校旁边的一块小荒地辟作菜园,自己动手种些蔬菜。至于生活必需的用品,就利用周末赶一次圩买回。

  上课时,他们一个教算数,一个教写字;课余时,他们一个浇水摘菜,一个拔草捉虫。日子过得安静淡然。

  “村民们都很关照我们,常常有村民给我们送来吃的、用的,推辞了他们还会生气!”宋英兰笑着说。

  说起村民对他们的好,宋英兰拉开了话匣子。一年级学生小娣的奶奶,常常送土鸡蛋过来,说是土鸡蛋特别有营养,叮嘱宋英兰煮给女儿吃。冬至的时候,这里有杀鸡敬神和包粽子的乡村习俗,学生小茵家虽也不富裕,但她的妈妈还是把敬神的土鸡、一挂猪肉平均分成两份,将其中的一份和几个粽子送到了学校。

  “寒暑假或节假日,我们如果不在学校,总会有好心的村民给我们的菜地浇水,无论离开多久,一回来小菜园都是一地青绿!”说这话时,宋英兰满眼都是感动和幸福。

  与爱为邻,一边散步一边家访

  这对“80后”小夫妻教师到底做了什么,让当地的家长和学生对他们如此情深呢?

  这些纯朴而可爱的村民都是这所学校的邻居,穿过两条短短的小胡同,我们来到了学生小娣的家。

  小娣是个聋哑孩子,父母都在外打工,跟着老奶奶在家上学。林奶奶见到我们,动情地说:“李老师、宋老师都是好老师,像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我的小孙女。番薯、芋头都是家里种的,鸡蛋是家里养的母鸡生的,不值钱!”

  在学生小茵家,年轻的小茵妈妈非常感激:“我女儿把两位老师当偶像,每科成绩都很好,回家也特别听话,真的谢谢老师了!”

  除了小娣,学校里还有两名特殊的孩子,一个是有点弱智的小武,一个是腿脚有点瘸的小祥,他们都是留守儿童。“教小武学习很吃力,要有耐心。别的孩子教一两遍就会的字词,他可能要教十几遍。”李丕昆说。小祥的家就住在学校的校舍旁,这个孩子一到天冷就特别不想上学,于是,李丕昆常常跑到他家,背他到教室上课。

  回校的路上,李丕坤和宋英兰带我们穿屋过宅,对村子里的情况非常熟悉,不时告诉我们哪个房子是哪个孩子的家。

  “在这工作挺好的!放学后,我们一家三口常在村子里边散步,边家访!”宋英兰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