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课改的名义伤害课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前些年,某县教育局一声令下,全县开始推进课改,轰轰烈烈地学习“杜郎口模式”。一个学期之后,在地区组织的联考中,成绩比以往下滑不少,教育局马上断言“杜郎口模式”不适合本地,改学“日日清”模式。一段时间之后,觉得效果不佳,又把一切推翻,重新走回“只要成绩好,模式不重要”的老路。几年间,口号震天响,模式满天飞,学生眼花缭乱,教师疲惫不堪,最终却邯郸学步,一事无成。

  这个案例也许有些极端,但未尝不是一种常见的伪课改现象。许多学校的课改,往往开始得轰轰烈烈,行进得热热闹闹,结束得狼狈不堪,总结得悄无声息,从终点再回到起点的怪圈不断地上演。

  伪课改悲剧的原因何在,如何突破?

  不懂教育的人做教育,不仅荒唐,而且可怕。上述案例中的教育局长是乡镇干部出身,没有从事教育管理的经历,上任后也没有研究过什么教育理论,但他却拥有一个区域教育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指挥棒一挥,身在体制之中的校长和教师就不得不服从,课改如何不乱?而放眼全国,不懂教育的局长不在少数,他们把成绩视为唯一目的,让课改急功近利。

  还有些人机械地模仿各种模式。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把一些课改学校的具体操作流程错认为模式,甚至当作教育的普遍规律,拿来即用,既缺乏因地制宜的研究,又没有认识到确定课改阶段目标的重要性。对于课改而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引导。如果一开始就完全放手,只要求教师按照流程与步骤进行操作,难免会做成“夹生饭”。近几年,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概念接踵而至,一线教师被名目繁多的各种概念所困扰,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回归到朴素的教育原点?

  对于课改,似是而非的认识还有许多,比如,“课改就是一场运动”,“课改就是追求快乐和减负”,“课改就是不让教师讲课”,“课改只是教育界的一阵风”,等等。伪课改更让教师与学生深受其害,学生所获不多,教师苦不堪言。更有甚者,社会上的舆情危机更是一触即发,形成对课改高认同低评价的现状。

  我们不得不说,这种只有课改之形而无课改之实的伪课改,正以课改的名义伤害课改,其危害更甚于那些在课改中冷眼旁观、顽固守旧者所形成的阻力。而某地或某校的课改名声与口碑一旦被败坏,再想重整旗鼓,就会更加举步维艰。所以,我们要沉下心来,反思自己进行课改的动力来自何处、去往何处,不急躁、不焦虑,更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成效。否则,与课改目的相背而行的折腾,只会距离教育越来越远。

  (作者单位系太原师范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师范教育的“习明纳”式成长     下一篇:课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