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组合作“形式化”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新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究竟魅力何在,价值几何?
小组合作的尴尬现象
刚接触到新课堂的我,便开始尝试在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高涨的参与热情,课堂上精彩的智慧碰撞,让我对它更加“情有独钟”。于是,小组讨论成为我的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几个月后,连续发生的几次尴尬让我陷入了迷惘。
尴尬一: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在活动课《探究彩陶之谜》的教学中,我设计了4个探究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尖底瓶会出现在半坡时期”。在热烈的讨论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热情高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原来预设的4个问题只探究了1个。
尴尬二:学生不愿参与讨论。
在《秦帝国的兴亡》一课中,我设计了“陈胜吴广起义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的小组讨论题目。问题抛出后,我意外地发现,预期的热烈讨论场面并未出现,许多学生在讨论时都心不在焉,甚至讲起了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当我让学生表达看法时,第一个回答的学生就“直奔主题”,把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读了一遍,这让我顿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尴尬三:出现了“课堂霸主”。
在《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我设计了“假如你从北方迁入南方,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的题目。在巡查小组讨论时,我发现个别学生一直在发言,占据了大部分的讨论时间,其他学生却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全班交流时,这几个学生频繁举手、口若悬河,相互补充、辩论,俨然成为课堂上的“霸主”,其他学生则沦为“观众”。
小组合作优化策略
难道小组合作方式仅仅几个月就该“寿终正寝”,师生互动只能回到传统的“问答式”?并非如此,我认为小组合作应该优化,并归纳出以下几条对策:
合理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我认为,恰当的小组合作时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重点、难点教学时,二是在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小组合作时。只有抓住恰当的时机,才能让小组合作充实、高效,避免流于形式。
科学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小组讨论的问题设计要具备开放性、激励性、层次性、探究性等特点。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做出多种回答,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励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他们进行思考与实践,还可以推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层次性的问题要建立在学生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充分结合他们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实际。探究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发展。
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形式。在某些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灵活设计分组形式和角色分工。分组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师既可以按照座位随机分组,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观点来分组,还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角色分工是让组内每个成员分别承担记录、概括、汇报、主持等任务。在讨论时,还可以将有序发言与自由发言相结合。小组合作形式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平衡学生发言机会,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耐心倾听、积极发言的学习习惯。
从改方法到改认识
对于课改而言,改方法是一个方面,而通过方法认识到理念上的问题则是另一个方面。
关于课堂教学效率观的问题。新课改倡导的是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要讲究效率,但这种效率应该是体现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效率,不能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那种置学生的需求、疑惑和情绪于不顾的教学方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率;那种只有少数优等生达成目标,大多数学生只是充当“观众”的课堂,更不是高效率的课堂。
关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小组讨论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得很充分,甚至“节外生枝”的现象。由此会造成课堂教学预定任务难以完成、预定目标难以实现等问题。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举手的学生视而不见,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有的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及时评价、引导,放任学生钻“牛角尖”。这些都是有问题的做法,实际上,处理好教学偶发情况,不仅需要教师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拥有正确认识,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机智。首先,在这样的课堂中,如果只是没有达成预期的认知目标,而达成了过程、方法、情感等目标,还是值得肯定的;其次,课堂教学目标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完成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未达成的认知目标完全可以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继续达成,不必把目标局限在一节课中;最后,教学目标本身也并非预设了就不能变更,而是应该随着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及时调整。
关于形式与实质的关系。小组合作出现“形式化”的现象,这与教师对课堂教学形式与实质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小组讨论形式热闹,表面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于是便成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法宝”。但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流、互动,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难以发生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互动形式的存在,更要关注其能否产生真正的有效互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链 接
小组讨论技巧:
1. 不要垄断讨论。
2. 注意询问他人的想法。
3. 倾听别人的表达。
4. 对不相关的话提出质疑。
5. 请求对方澄清观点。
6. 询问对方持有某种观点的理由。
7. 对自己的意见提供依据。
引导讨论的指导方针:
1. 认真设计讨论问题,还要加上补充问题、嵌入问题、后续问题等相关问题。
2. 创建问题链条,对主要问题至少要找出3个分问题及4种替代答案。
3. 要帮助学生集中讨论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
4. 第一个学生发表意见后不要评论,也不要问“其他人对此有什么想法”。
5. 推进讨论可以这样做:
定位——我们讨论到哪里了,我们在说什么?
总结——我们完成了哪些,达成一致了吗?
开启——我们下一步做什么?
并轨——我们有点跑题了。
帮助学生总结的方法:
1. 要求提出更多的论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主张基于什么?作者说的哪些话支持你的观点?你在文中什么地方找到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表达?
2. 要求澄清观点:你能否把这个观点换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你谈论的想法有什么实例吗?
3. 要求联系或者扩展:你的发言和刚才某某的发言有没有联系?你的评论和刚才某某的评论有哪些相似之处?你的想法支持我们正在说的问题吗?
4. 要求总结:本次讨论中最重要的两个想法是什么?通过今天的讨论,你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关键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的讨论内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