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式”教育 ——电影《摇滚学校》里的“成功教育”
一个已步入中年却一事无成的摇滚歌手,一群极富音乐天赋的小学生,看似不搭的一群人,最后却起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孩子们在歌手杜威·费恩的调教下,组建了一支打破常规、活力四射的摇滚乐团。
杜威·费恩,狂热地爱着摇滚音乐,他因为坚持自己的音乐理念,不向商业妥协,被自己的乐队驱逐,落得只能寄人篱下。为了生存,他假冒朋友的名义去一家私立小学任代课教师,原本他只想敷衍了事赚钱走人,但是他无意间发现了孩子们的音乐天赋。落魄的他马上想到,可以让这些孩子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参加摇滚乐比赛,赚取高额奖金。
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杜威·费恩从进入小学课堂的第一天起,便表现得与陈旧的教育体制格格不入,尤其是与保守严谨的女校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他看来,儿童早期教育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应过早地用成人化的评价体系限制他们。所以,他将教室里的教学进度表和评价表撕个粉碎,他对学生们的要求只有两点——休息,玩。这种离经叛道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不知所措,因为孩子们似乎都不知道该如何玩了,而这本应该是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
在这间教室,孩子们失去了儿童应有的天真无邪,他们从小被灌输了要考上常青藤名校的理念,因而许多时候都不得不谨小慎微。电影中有这样一幕,“老大”(校长)将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女孩叫到办公室,对她进行居高临下的训诫,小女孩在高压下哭着发誓——我再也不会犯错了。这便是这所学校一个典型的缩影:孩子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实上,片中还有一群隐含的“老大”——那些交了昂贵学费的家长,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牢牢控制着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他们设定方向和道路。所以,几乎每个孩子在选择加入摇滚学校时,都显得犹豫胆怯,他们担心家长的反对。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家长们对孩子接触摇滚极为愤怒,甚至认为杜威·费恩是精神病。
可以想象,不论学校还是家庭,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对儿童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而杜威·费恩带来的摇滚乐,核心理念便是反抗那些不合理的束缚。他通过充满激情的音乐,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这些举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而杜威·费恩也逐渐地认识到,让孩子们学会摇滚乐其实并不是最终目的,如何挖掘孩子们身上的特质,展现他们的优点,培养健康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胖胖的黑人女孩因为自卑不敢放声歌唱,正是由于杜威·费恩的鼓励,她天籁般的嗓音才被人认可;天赋极高的吉他手在强势父亲的逼迫下,个性与才华都受到压制,正是杜威·费恩的循循善诱,他内心对音乐的热爱重新被激发出来,创作出让杜威·费恩都惊讶的歌曲。杜威·费恩为每个孩子都分配了任务,让每个孩子在玩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有灯光设计,有服装设计,有乐队管理……每个人的价值都被获得肯定,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他们的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动手能力都得到极大的锻炼,而这些都是书本无法给予的。
学习摇滚乐可能只是这些孩子们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之后,他们可能还是要继续练习古典音乐,要继续接受成年人设定的评判体系,但是那种对理想信念的追寻与坚持,对自由成长的意识已经深深植入他们的内心。当他们最终出现在摇滚乐比赛的舞台上,唱出了自己的心声,释放了“疯狂”的自我,台下的观众都为之欢呼。那些匆忙赶来的家长看到孩子们个性中的另一面,所有的愤怒和焦虑都转化为欣慰与感动。尽管他们没有拿到名次,杜威·费恩觉得愧对孩子们的努力,但是孩子们安慰他,那些名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这便是成功的教育,没有让人昏昏欲睡的说教,而是通过行动影响你,让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去认识你自己的潜能,最后得出你自己的感悟。而你从中收获的体会,反过来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支撑你前行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系中国儿童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