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4个权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认为在课堂中,学生至少应该拥有几下几项权力:

  权利1:“安静读书”的权利。

  学生上学,俗称“读书”,或称“念书”,但从没有“听书”的说法。可是,在当今的许多课堂上,教师却不愿意让学生好好“读书”。即使在课改的呼声中,有些教师设计了读书环节,也往往在时间上打些折扣:说用5分钟,实则3分钟不到就叫停;而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教师要么好心好意地强调几点,要么不停地在黑板上写,要么在教室里不断走动,唯恐浪费这几分钟时间。教师的想法是好的,但这些做法却打扰了学生,没有给学生安静读书的机会。

  那么,该怎样在课堂上给学生“安静读书”的权利呢?我的建议是12个字:任务驱动、指导有方、关注有度。

  课堂上常常有这种情况:教师布置了读书的任务,然后在教室里巡回指导,但许多学生却并不清楚教师要自己做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任务布置不够具体,二是任务布置不够清晰。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读书任务,读哪篇课文的哪几段,课本哪几页的哪几道例题,哪个章节的哪些内容,等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一定要读出成果,比如,提炼出每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读懂每一道例题的解题方法与步骤,概括几个概念的定义及之间的联系,等等。这就是任务驱动。

  学生能否真正读书,还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是否得法。怎样才叫得法,学生不仅要知道读什么,还要知道怎么读,更要知道读到什么程度才算读得好。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两个习惯:一是“不带问题不读书”的习惯,且读且思;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批注。这就是指导有方。

  学生读书时,教师该做什么?首先,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不能大声讲话、不能随意板书、不能频繁走动,即不能过度关注;当然,教师也不能无所事事,而是应该重点关注潜能生:让不读书的学生读书,给不会读书的学生以适当点拨,给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以勉励。这就是关注有度。

  权利2:“专注思考”的权利。

  我们总能看到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形:问题一抛出,学生立刻争先恐后地抢答,课堂沉浸在“你说”、“他说”的热闹中,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答案;或者是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教师无奈地叹着气说:“那只好我来告诉大家了……”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思维持续活动、持续发展的过程,这种活动与发展需要两点做保证:一是思维要活跃,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为其思维的打开与发展进行铺垫;二是思维要深入,我们往往习惯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而课堂是否活跃的主要标志其实是师生的互动。事实上,好课不一定热闹,而是应该充满苦思冥想、内引外联、推理归纳、披文入情,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深入发展的标志通常是恍然大悟、心领神会、茅塞顿开……有时候,问题的高度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存在一些差距,学生“跳”了好几下,还没有碰到“桃子”。这时,我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树下”多待一会儿,这多待的一会儿,就是学生“专注思考”的一会儿。

  权利3:“完整表达”的权利。

  如果在课堂上,师生间的问答如行云流水一般,那么,这样的课便很容易被判定为好课。似乎有这样一种想象,许多教师喜欢让学生齐声回答问题,除了省事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整齐洪亮的回答声可以激励自己,让课堂流畅起来。然而,整齐、洪亮的回答往往只是一两个简单的判断,比如:“是”、“不是”,“对”、“不对”,“高兴”、“不高兴”,等等。因为不假思索,所以难以系统表述。其实,发生了真实教学的课堂,学生经过了“安静读书”、“专注思考”之后,是能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的,教师为什么不能耐心地让学生将他们的发现完整地表达出来呢?我们往往在“学生已知没必要讲”和“教师讲了依然不知”等内容上浪费大量时间,却在给学生“完整表达”时吝啬得很。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整表达”,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以为学生讲得一定不如自己,也不要强求学生讲得一定超过自己。多给学生“完整表达”的机会,总有一天他们能学会“完整表达”,进而以“完整表达”促进“安静读书”与“专注思考”。

  权利4:“紧张操练”的权利。

  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很少动笔,甚至不动笔。虽然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试,但不能很好地应对考试的课堂很难被称为好课堂。

  一听就懂、一做全错的现象太多,为什么一做全错?因为学生仅是简单地听懂了,却没有内化,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更没有经过系统化与条理化,所以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实,这还是“知识没有转化成能力”的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足够的动笔练习时间。

  (樊瑞,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