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短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2-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05年,湖南常德女孩彭雅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在一所高中做了代课教师,一做就是4年,“并慢慢喜欢上了教师工作”。

  2009年8月,彭雅考上了编制,被安排到一所乡镇学校教小学。孩子们很喜欢她,每次回城,孩子们都会送她到校门口,每周一,他们又会睁大眼睛在校门口等她。

  这种日子让彭雅很满足,但一件事改变了她。

  一天,彭雅以前参与的一个教研课题组负责老师打来电话,问她的课题报告准备得怎样了。彭雅这才想起来,自己是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报告还没写完,要上的公开课也没有准备。

  当晚,彭雅陷入了深思。按说她应该教信息技术课,可在这里连计算机都摸不到。以前,她经常发表专业论文,参加信息技术的教研活动,可到了乡镇学校,“这一切好像都与我没关系了”。

  那一刻,彭雅感到一种无助与恐慌,她不想让自己的专业生命就此终止。

  加上那时彭雅租住在学校所在的小镇上,吃饭也成了问题,“镇上的快餐店基本都吃过,但常年吃快餐,都快厌食了”。后来,她怀孕了,由于妊娠反应强烈,有时一天粒米未进。

  彭雅决定考进城去,“我不能被‘OUT’,我得找回我的圈子;我孕育着生命,我得对他负责”。第二年,刚好一所城郊中学缺信息技术教师,彭雅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努力,如愿调入。

  彭雅告诉记者,一到新学校,老师们全部用多媒体上课。在信息课上,她带学生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他们的家,学生们的惊奇与兴奋无以言表,这时,她才感觉自己像从小鱼缸游到了大鱼缸。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