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师交流与教育均衡的良性互动 ——对话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教育局长黄建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世纪以来,安徽省铜陵市的均衡教育享誉全国。在这个过程中,师资均衡成为这场改革的“攻坚战”。该区通过逐步建立起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常态机制,不断促进和深化教育均衡。本期特别邀请铜陵市铜官山区教育局长黄建平就这个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只有交流的覆盖面达到一个相当的比例,校际之间的师资均衡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中国教师报: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是伴随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推行的改革新举措,各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铜官山区在这方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黄建平: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

  2009年以前,铜官山区开始提出以校长交流轮岗促进教育均衡,并在外围学校教师有序交流、学校布局调整教师交流、优秀教师提拔交流等方面,初步建立起相应的工作制度。

  2009年以后,我们进一步拓宽教师交流的形式和渠道,在符合条件教师推荐交流、教师定期双向交流、青年教师挂职交流、名师指导交流、骨干教师赴外地支教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2010年至2014年,全区小学教师交流覆盖面已超过70%。2012年至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核定我区义务教育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38和0.42,远远低于0.65的国家标准。

  我个人觉得,小范围的教师交流对推动教育均衡的作用不会太大,只有交流的覆盖面达到一个相当的比例,校际之间的师资均衡问题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这个比例是多少我不好说,但我认为,目前的70%已经基本解决了铜官山区师资均衡的实际问题。

  中国教师报:70%的交流轮岗覆盖面是如何做到的?

  黄建平:我们区没有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但有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有企业划转过来的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硬上马肯定是行不通的。

  这其中,我们创造了不少经验,也生成了许多“高频语汇”。如,“双向交流”,“换校上课”,“师徒结对”,“名师指导”,“送教下乡”,“联合办学”,“优质均衡”,“多元融合”,“换教师不换内涵”,“换校长不换特色”,“换学校不换待遇”,“换环境不换公平”,等等,这些已然固化为我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常态制度。  

  教学名师、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并不代表就一定是优质教师资源  

  中国教师报:建构起各种有效的交流机制后,是不是就意味着这项工作大功告成?作为先行者,您感觉还有哪些尚需改进的地方?

  黄建平: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虽然我们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尝试,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我们清醒地看到并发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的不少问题。

  首先,我们对优质教师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学名师、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并不代表就一定是优质教师资源。认真、敬业、爱孩子,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优质教师资源。

  其次,我们对教师交流的剖析不够深入。教师交流的难度,现在已经不是教育不均衡的问题,而是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均衡的问题。

  第三,我们对教育瓶颈问题的破解不够到位。教师交流的体制性障碍,目前突出表现在教师职称(特别是中级职称)与岗位设置不协调,一线教师意见很大。教师职称与岗位“评聘分开”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现在搞“评聘结合”,又衍生出许多问题。  

  促进交流轮岗,必须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中国教师报:那怎么破解这些新发现的问题?

  黄建平: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必须寻根溯源。刚才说到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说到根源上,其实还是一个触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思考。

  2014年,我们提出打造铜官山区均衡教育升级版,全面启动了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制定了新一轮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积极开展校长职级制省级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学校开放式治理和教育管办评分离。特别是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取消了学校及新任校长行政级别,建立“四级九档”校长职级体系,并委托高规格第三方机构开展校长职级评审,促进校长由“职务”向“职业”的形态化转变,由“行政化思维”向“专业化素养”的实质性转变,各方面反响较好,省教育厅还向全省教育系统进行推介。

  今后我们将在4个方面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创新。

  第一,建立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推进“县管校用”管理改革,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第二,建立教师职称与职级并行的职业梯级制度。落实教师职称政策,加强教师岗位管理,探索设立“四级十档”教师职级,与教师职称(岗位)形成对应关系,按“岗随校转、档随人走”原则,统筹教师生涯规划,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

  第三,建立高级教师岗位定期换校制度。支持优秀校长、特级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到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任职任教,引导优秀校长和高级教师向外围学校、相对薄弱学校有序流动。

  第四,建立以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新型校长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校长负责制、校长职级制、校长任期制、校长问责制等“四制”综合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建立学校办教育责任清单、学校重大事项群众公议、学校督学等相关制度,推动基础教育转型升级,奋力开创铜官山区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