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教研
谈起中小学教师搞教研,常常听到这样几种声音: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搞教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整天忙得像陀螺,哪有闲暇搞教研;教研就是写论文发文章……凡此种种,都是把“教学”和“教研”当作“两张皮”,没有真正搞清楚教师教研的价值所在。这也就难怪有些教师不肯外出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了。
其实,教研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一部分,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的方式。“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搞教研是教师成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的必经之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为何研”、“研什么”、“怎么研”是每个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前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为何研”,即教研的目的。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部分教师,他们搞教研纯粹是为了评职评优,一旦目的达到,教研便被“束之高阁”。我们也经常会在一些学校的墙上或网站上看到“科研兴校”的口号。从学校层面来讲,是要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绩效,尤其是课堂教学的质量;从教师层面来讲,是要通过教师的自身研究提升对课程、教材等方面的理解,进而理性地审视、反思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研什么”,即研究的内容。中小学教师不像高校教师,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者,他们扎根于现实课堂,因此,他们的研究内容应该来源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对某一章节思考理解的深度追问,对某一课程重难点突破的方法探索;也可以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等。这些内容都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源头活水,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怎么研”,即研究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教研就是写论文,而写论文无非就是对一些书报进行“裁剪”,东拼西凑。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管理和教研工作,总结出3条教师开展教研的途径,分别是“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内生增长”。“名师引领”的目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那么就得学习名师。首先要热爱读书。通过大量的阅读,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扎实自己的理论功底。二是要勇于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唯有扎根教学实践的理论研究,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三是要勤于反思。要从一名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反思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伴互助”是说教师做研究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过有团队的生活。如相互间多听课、多交流,在碰撞中“集聚智慧”生成自己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内容才具有生命力和鲜活性。“内生增长”是说教师做研究要靠内心驱使,热爱是最强劲的动力。把教学研究真正当做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做起研究才会充满乐趣和幸福。
打破对教师教研的认知误区,让教学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生活常态和习惯,不仅有助于促进每个教育人自身的专业成长,也为壮大优秀教师队伍提供了强劲助力。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