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理论的首创者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裴斯泰洛齐出生于意大利籍的新教徒之家,5岁丧父,在母亲和女仆的管教下成长。母亲的勤劳志节、女仆的奉献精神,使裴斯泰洛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陶冶,形成了慈爱、信任、克己、无私等良好的品质。他一生致力于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构想,尤其是探索一种普遍适用于穷人的教育模式。他一生乐于尝试各种教育实验和实物教学方法,为“教育心理学化”理论的诞生,和谐教育、爱的教育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

  1774年冬,裴斯泰洛齐创建“贫民学校”,收容了18个流浪儿和小乞丐,在劳作之余教他们说话、读书、心算与写字等。他既是贫儿的教师,也是他们的父亲。儿童一入校,他先给他们洗澡,换上新衣服,再安排他们的食宿。儿童们焕然一新,可他却衣衫褴褛;儿童们喝肉汁,可他却啃面包。为了小乞丐,他成了一个十足的老乞丐。裴斯泰洛齐的举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1777年在校儿童人数已达80名之多。但仅靠儿童的劳动,无法自给自足,他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贫民学校最终于1780年停办。

  1798年,法国大军穿过瑞士境内入侵奥地利,在行军途中摧毁了斯坦兹城,留下大量的孤儿和无家可归的儿童。裴斯泰洛齐把修道院改建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孤儿。像慈父一样,他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孤儿。从早到晚,他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牵着孩子们的手,注视着孩子们的眼睛,随着孩子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说:“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1799年6月,孤儿院因为战乱再起而被迫关闭,裴斯泰洛齐为此声泪俱下,也因伤心与劳累过度以致吐血。

  斯坦兹孤儿院被关以后,裴斯泰洛齐于1799年7月不顾身体虚弱,去布格多夫小学任教。在这期间,他认真研究,勇于探索,进行直观教学实验。最初,他事先绘出实物的图片,然后以此为媒介教学生观察与记述。有一天,当裴斯泰洛齐拿着“窗”的图片讲课时,一个学生询问他:“老师,从真正的窗子上不是能更好地学到窗的属性吗?”这一问使他恍然大悟。从此,他就直接让学生观察实物。在算术教学中,他制作了著名的“算术箱”,箱内是各种形体的实物。教学时,他让学生观察实物,等他们获得了初步印象后才进行讲解,学生既有兴趣,也便于理解和掌握。

  裴斯泰洛齐的实验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800年3月,在布格多夫的统一考试中,他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非常优异,当地学务委员会评价“如果教师知道如何发现儿童的才能,并按照心理学的方法使其发展的话,所有的儿童都会有进步,你的教学法使教育所依据的根本法则更加明显”。

  1800年,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通过实物教学法实验他发现,只有使教学过程与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反之,如果不与儿童自己对事物的亲身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没有价值的。他反对机械灌输的旧式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正确教学方法。这一思想和实践探索,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揭示了教学过程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要素”,它们是儿童自然能力最简单的萌芽。教育过程应该从这些最简单、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潜能的和谐发展。裴斯泰洛齐将教育分为德育、体育和智育。他指出,德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因此道德的要素教育就应该从培养亲子之爱出发,逐步发展为爱兄弟、爱邻人、爱全人类和爱上帝;体育的要素是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体育应该从锻炼关节活动开始,逐步扩展为站、行、跑、跳、掷、摇、角力等各种活动能力;儿童智力的最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与观察能力。儿童认识这三个要素的相应能力是计算、测量和表达,培养这三种能力的是算术、几何和语文三门学科。裴斯泰洛齐还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初等教育的各科教学法,为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单位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