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高明的读者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家梅子涵曾经说过,儿童文学是一种可以让成年的人们快乐和轻松起来的文学。当我阅读着《窗边的小豆豆》,恍惚中,我发现仿佛自己玩滑板磨破裤子露出屁股蛋儿的童年就在眼前,心里总觉着快乐。一读再读,竟发现我不仅仅是在读自己,更是在跟着小林先生读孩子。

  第一次见到小林校长,小豆豆就滔滔不绝地讲了差不多4个小时。在这不短的时间里,尽管面对的不过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但小林先生一直向前探着身子,专注地倾听着。他不但没有打断小豆豆说话,而且也没有露出一点儿不耐烦的样子,连一个哈欠也没打。结果,小林先生让小豆豆为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而感到温暖和安心。作为教师,我们有过走不进孩子心里的苦恼,有过孩子总和自己说不到一块儿的抱怨,但回头想想,我们可曾有过像小林先生这样尊重孩子,并专注地听孩子说话的经历?

  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进便池里了。为了找回这个一分钱也没装的钱包,小豆豆找来长把的舀子,伸进便池里一勺一勺地掏。结果,舀出来的东西堆成了一座小山,钱包还是没有找到。作为成年人,小林先生不是不知道小豆豆这样做既不卫生又不安全,也不是不知道小豆豆这样做最终不过是徒劳,但他更知道孩子心里的愿望。于是,他没有说“太危险,停下来吧”,也没有说“我来帮你吧”,而是说“弄完之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同为教师,面对学生这样“愚不可及”的行为,除了嘲笑、呵斥、制止,我们会像小林先生那样尊重、理解、信任、包容孩子吗?

  作为教育实践者,小林先生相较一般的教育专家显得更真实,也更深谙儿童教育之道。他崇尚自然,崇尚童趣,尽管自己已经秃顶掉牙,略显老态,却始终怀揣童心,对孩子们充满爱与尊重、理解与信任、包容与等待。在他创办的巴学园里,无论是学校环境的布置,还是每天课程的设置;无论是活动的组织,还是午餐的安排,无不顺应儿童心理而又时时处处浸润着教育的力量。面对孩子,小林先生无疑是一个高明的读者。他不但能读懂孩子们的心,还能时时照拂着孩子们的心,保护着孩子们的心。

  小豆豆是幸运的,她不仅有一个理解自己的好妈妈,还遇到了一个善于倾听的好教师。母亲理解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但作为教师,我们能给孩子这样的幸运吗?毋庸置疑,我们是爱孩子的,而且愿意做孩子的倾听者、陪伴者。但遗憾的是,我们缺乏孩子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总是以成人的思维爱着孩子,不是习惯于居高临下而低不下自己高贵的头,就是习惯于自以为是而走不进孩子们的心。结果,孩子们好奇的眼神常常被我们以爱的名义蒙蔽,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常常被我们以爱的名义剥夺。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内心世界单纯而又丰富的孩子,我们实在应该像小林先生那样做一个高明的读者,静听其声,静观其行,然后贴近童心,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方堰塘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教育更应淡化分数至上观     下一篇:飞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