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传祎的“学科作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文,不应该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专利。作文不姓“语”,不独属于语文教师,而属于全体学科教师,只不过是“语言”这层外衣要靠语文教师来设计而已。

  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发布的时候,钟传祎没想到自己的“学科作文”研究成果能荣获二等奖。这是一项历时10多年的行动研究成果,钟传祎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科作文教学实践中来。

  钟传祎是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的一名教师。自从做语文教师的那一天起,钟传祎就一直尝试用各种方法突破作文教学困境。但是,尝试了多种作文教学方法之后,效果还是不明显,学生依然不愿意写作文,害怕写作文

  真正触动钟传祎把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的,是一次科技小论文比赛。2000年10月,深圳市福田区举办大型科技节活动,其中一项是科技小论文比赛。按照要求,学生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小困惑入手,查找资料,寻求解决方法,制定解决方案,动手实验或者动手操作,并把这一过程写下来。

  自然学科教师接到任务后,一脸的迷茫,不知道科技小论文怎么写。于是,就向教语文的钟传祎求助。

  按照钟传祎的描述,他也没有现成的方法,而作文指导用书里也没有提及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学生作文参考书上都是写一个敬佩的人、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活动场景等。于是,钟传祎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直接参考学生的自然课本,模仿自然课本上的“课文”,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钟传祎发现,自然课本里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和范例,就让学生按照自然课本里的写作思路写科技小论文。

  这次尝试让钟传祎开始思考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钟传祎的整个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文与某个学科的整合”。主要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思考改革作文教学,立足作文内容的资源开发,帮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第二阶段是“作文与所有学科的整合”。在钟传祎看来,教材是生活的间接反映,是学生生活的抽象体现,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师的责任,还需要所有学科教师的参与。钟传祎开始跳出作文作文,逐步构建全新的作文教学体系。

  2006年是钟传祎学科作文研究的关键年份。这一年,“学科作文”概念正式被提出,从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出发,立足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体验,构建了3种新的作文课型:课堂实录型、内容整合型、学科主导型,初步形成学科作文教学体系。

  2007年,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科作文教学研究,钟传祎告别了语文课堂,“改行”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他开始尝试以学科教师的身份审视语文课堂和作文教学。一年后,钟传祎承担了“科学课”,把作文和科学课的学习结合起来,探索科学作文教学的模式。

  钟传祎的学科作文确立了基本写作策略:一是把学习问题变成作文,围绕着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展开,根据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围绕着一个个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并认真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及问题的答案。二是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按照知道(know)、想知道(want to know)和学到(learned)的KWL范式,整理课堂笔记。三是把课堂情境变成作文,定格课堂的精彩瞬间,如讨论、游戏、活动、比赛、表演、辩论、演讲、实验、制作等,写明起因、经过、结果,写清自己的感受、体验、收获,再现课堂生活,回味课堂、表达看法、总结收获。四是把课后作业变成作文,学生将练习过程中的思考、收获、体验写成文章,复习学习内容、整理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如今,深圳大学文学院专门为钟传祎设立了“学科作文研究中心”。钟传祎的学科作文研究也吸引了北京、江苏、重庆等地的一线教师加盟,并且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说:学科作文从跨学科角度倡导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各学科资源,学科教师参与作文教学,形成大语文的教学理念,为作文教学开创了一条新路。

  在“学科作文”研究中,钟传祎一直在路上,他期待在通往未来的路上,有更多的同行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