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陈鹤琴:在课程实施中,鼓励教师随时冲破幼儿园的围墙,带领孩子到自然中、社会生活中,去追求“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理想。除教学活动外,课程要努力挖掘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中有价值的线索,发现可用的社会、生活资源,将教学活动移入游戏与生活之中,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发现更多的学习线索,获得更多的单元生成可能性。

  周满生:当前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渠道和方式较多,包括组织学生到国外短期学习或者组织教师及管理人员出国培训等。但是,抓好课程改革与建设应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学校不应该把引进多少国际课程作为评价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唯一标准,而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

  李希贵:任何改革启动的时候肯定要靠教师,但是它最终的成功必须依靠顺应学生的天性。远离学生天性,你就会与教育规律对着干,就会遇到若干阻力,最终也注定会失败。当我们梳理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结构的时候,必须在选择的过程中走向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王郢: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各学校开设什么课程、如何开设等问题难以找到统一的答案。若自上而下地统一设立或强制推行“一刀切”课程,不仅与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基本发展规律相悖,也与不同地区、不同个体对教育的需求相悖。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这就需要赋予各地方、学校等更多权利,不仅包括课程选择权、决策权,也包括课程规划权和设置权。

  袁振国:我们要关注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因为每一所学校的学生都是个性丰富的个体。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社交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突破传统班级结构的束缚,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我们要关注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推动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自发的状态中积极参与。

  李源田:教研指导要着力形成一种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指导课改、以课改促进课堂优化的良性循环。区县机构的研训者应更多地聚集一些教育界的“行家里手”,既有扎实的教育基础理论功底,又有具体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深化教育改革,改善教育生态,提高教育质量。

  杨巧稚: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都开始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实施的过程往往变成了一般化的学科活动或者课外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应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陈佳邑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