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本质是学生的需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今,许多学校都日渐成为“超级课程学校”,各式各样的课程大量涌现,让学生应接不暇。

  那么,这种“超级课程”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自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级课程”体系之后,许多学校就开始行动起来,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积极开设选修课程,以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个性。这些选修课程基本上都是由本校教师设计开发的,因此又叫做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作为经验,此类课程得到很快传播,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效仿,同时,学校之间也开始了相互间的竞争。于是,“课程超市”诞生了,上百门选修课成为常态。

  其实,大量开发选修课程的初衷是好的,能够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但是这条路走着走着就歪了,现在校本课程呈现怎样的态势?许多学校在课本印刷、课程数量上盲目攀比,甚至不惜花钱购买书号出版自己的校本课程。而这些印刷精美的课本最常用的地方却在于应付上级检查,或者供其他学校的同行前来参观。校本课程此时成了外在的形式,失去了其内在的意义。以至于,这些课程到底是否经过专家审定,是否还在学校开设使用,是否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成了无人问津的事。为了攀比课程数量,一些学校不惜花钱请校外专家编制五花八门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却囿于本校实际无法开设。所以,有时一些课程的出版之日就是它的死亡之日,因为课程只要一出版就标志着工作完成,再也无人顾及。

  校本课程本身没有错,只是应该搞清楚: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和印刷的精美,不在于是否正式出版,而在于这些课程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然而,现实中有不少学校的课程开设只是适应教师需要而非学生需要,教师有能力开设什么就开设什么。校本课程应该源自学生本体的发展需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尽可能地反映本校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认知背景和实际需要,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

  那么,该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我认为,学校应该关注校本课程的本质意义,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建构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课程规划,基于本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基于本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规划课程;同时做好学生调研,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分析学生的发展走向,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付诸实践。在课程开发的同时,必须关注这些课程是否具有质量保证。打开校门,引进专业资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不主张请专家代为编写教材,因为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培训教师的一个良好抓手,但我鼓励引进专家对课程进行审阅,用第三只眼看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课程品质。开发之后就是实施。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学校要关注这些课程是否排进了课表,是否像国家必修课程一样得到时间、空间、教师等资源的充分保障,并且有合乎实际的评价。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