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古柏下备课的钱穆
作文课让小学生视之为一大乐事,历史课让大学生欲罢不能。备课的认真、刻苦,出人意料。
中学辍学,教小学,教中学,教大学,成为国学大师,世上能有几人?执教小学10年,中学8年,大学58年,这又有几人?钱穆(1895-1990年)就是这样的奇人。他7岁入私塾,10岁入家乡果育小学,17岁转入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适逢辛亥革命,学校停办,遂辍学。18岁那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时年36岁,从此跻身学术界。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四川大学等讲台上,都有钱穆光彩照人的身影。1950年,白手起家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建校三大书院之一)。1986年,为文化大学学生上最后一课。1988年,94岁,钱穆先生结束家中授课。
钱穆先生读书、著书、教书,一生致力于教育,赤胆忠心地捍卫中国文化,卓然而立,风骨挺拔。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一天,钱穆给小学生上作文课,他让学生各带石板、石笔、铅笔及毛边稿纸出校门,到了郊外一座古墓边,那里生长着百余棵苍松。学生各自在树底下坐着,静观四周的美景,然后开始写作文。过了一会儿,大家再围坐在一起,钱穆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所写的内容。何处有人忽略了,何处有人遗忘了,何处有人轻重倒置,何处有人先后失次,大家都可以根据实际景观互作讨论。
钱穆听到树丛中风声特别,然后问学生,“今有一景,大家多未注意。听一听头上风声否?”于是学生们开始静听,看这风到底与平日里听到的风声有什么不同。他启发学生:“此风因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隙,风过其间,其声飒然,与他处不同,此谓松风。试再下笔,能写其仿佛否。”学生又开始仔细思考重新谋篇布局,接着又经过讨论,钱穆再为他们定高下得失。时间过去大半天,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带着学生慢慢回去。从此,学生把作文课视作一大乐事。
在北京大学,钱穆主要任教于历史系。他讲中国通史,每堂课近300名学生听讲。那个时候,北大的校规较为宽松,学生对于所选的课可以缺席,对于自己没选的课也可以随时旁听,来去自由。每学期学校开学后,讲堂往往会有一些改换:如果旁听的人比较多,就换大课堂;如果缺席的人比较多,就要换成小课堂。这些事情也往往成为学生的谈资,更是学生对教师水平高低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由于钱穆博学多识、才思敏捷,擅长演讲式授课,学生上座率极高,在当时甚至达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有“南钱(穆)北胡(适)”之称。
精彩的课,来自于精心的准备。钱穆备课的认真、刻苦程度,出乎常人意料。他在太庙备课,给后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钱穆在北大讲中国通史时,通史一课必须在一学年之内讲授完毕,不能有头无尾中途停止,否则有违讲通史课的精神。那时,他住南池子汤锡予家,距太庙最近。庙旁有参天古柏200株,散布在一个大草坪上,景色幽雅。北部有御沟相隔,即面对故宫的围墙。草坪上设有茶座,但游客比较稀少。钱穆会挑选一个地方,摆一把藤椅、一个小茶几,泡一壶茶水。在那里,他或漫步,或偃卧,发出思古人的感慨。往往是午后过去,到了傍晚太阳快落山时才离开。一般他都会在开学前在太庙呆个四五天,反复思索,反复斟酌,通史全部课程纲要才写完。
中国通史课每周4小时,共上两堂,每堂两小时。钱穆会在开学后正式上课前,选一天下午再去太庙,预备第二天上课的内容。主要是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取舍。如讲上古史,会把先秦部分的内容做得十分详备,但讲通史时就不会过多地涉及,做到详略得当;又如讲近300年来的学术史,牵涉面很广,但讲通史时就是略微提到一些。钱穆力求这是一本有关全部真实历史的教材内容,彼此相关,上下衔接,遵从客观事实,不作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除遇风雨外,一年之内,钱穆几乎都在太庙古柏树荫下,提纲挈领,分门别类,逐条逐款,定其取舍,终于在一年之内初步达到了他自己的想法。上自太古,下至清末,兼罗并包。
精心备课的重要学识支撑,来自于钱穆先生平时博览群书、苦读静思、勤于动笔的苦功夫。他读书有个习惯,自首迄尾,进行通读,并且在中间遇到感兴趣的地方,都会详细做好笔记。朝夕读书,爱不释手。他还仿效古人,诵经读史,读闲杂书,写日记。钱穆一生著作超过1700万字。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