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之父
第斯多惠(1790—1866年)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将教育与人的自由与解放联系在一起,出版了《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等书籍,毕生致力于发展德国的民主教育体系与师范教育。
1820年,第斯多惠出任德国著名的梅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并兼任授课教师。他在这里一待就是12年,成绩显赫,学校备受赞誉。他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他对教育目的的理解说起:“德国的教育学首先要求人的教育,然后才是公民的和民族成员的教育;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德国公民和职业上的同行,而不是反之。”
看到当时社会盛行的等级式教育对平民孩子的不公平,第斯多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人类教育”观点。在他的眼里,学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有博爱精神的人和自觉的公民。第斯多惠时常将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人是我的名字,德国人是我的别号。”他希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在“人”上,激发和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发展自然赋予人的各种能力,从而培养身心和谐的“全人”。
伴随这一理念,第斯多惠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中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第斯多惠细心地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主动性和感受性是儿童最一般的智力表现形式。在14岁以前,儿童的主动性表现为身体上喜欢活动,精神上喜欢自由幻想,因此,要通过体操锻炼儿童的身体,借助故事、童话等发展儿童的想象。到了幼年时,儿童的感受性特点占优势,以后逐渐转向主动性。14岁以后,儿童的身心会发生显著变化,他们的记忆、思维、信念、意志等逐渐发展成熟。根据这些特点,第斯多惠发现,教师应以感性知识为基础,发展儿童的悟性。在对儿童的教育中,要遵循适应自然的观念,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促使其独特地发展。
作为师范学校的校长,第斯多惠对于这些“未来的教师们”倾注了许多心血,力图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精神、热爱探究的教师。为此,第斯多惠把教育学列为师范学校最重要的必修课,把心理学和人类学定为教育学的基础,重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设立实习基地。第斯多惠的改革实践让他当时所在的师范学校名声大震,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
教育对人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所以,对于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探讨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第斯多惠在切实的教育实践中,探寻一切有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包括: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要努力自我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能力,尤其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讲课应该是诱人的、有趣的,应以全部精力来施教。所以,在第斯多惠心里,他坚持“科学知识是不应该靠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教师应釆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儿童思维,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斯多惠反对教会用宗教统治学校,主张各级学校教学内容都应具有科学性。包括他后来出版的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正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让更多的教师受益,第斯多惠创办了《莱茵教育杂志》,宣传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创立了教育学协会,分享探讨教学艺术;为了“寻找中的教师”,通过出版书籍系统阐述有关教学与教师培养问题。此外,第斯多惠还成立了裴斯泰洛齐协会,资助教师留下的寡妇和孤儿。他主编的《教育年鉴》,数学、德语、天文等方面的教科用书都深得当时学校的喜爱。第斯多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安贫乐道”给他带来了欢乐和别样的享受。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工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