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实践农味“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获得经验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成长的独特性。那么,如何利用教育手段将幼儿的成长独特性充分释放?江苏省丹阳市胡桥中心幼儿园进行了尝试。

  胡桥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公办幼儿园,依山傍水,充满田园诗意。依托丰富的自然乡土资源,该园开辟了“开心农场”课程实践基地,通过“以农育德、以农益智、以农健体、以农养性”4条路径,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该园发展的“农文化”之路。

  走进“开心农场”,菜园、饲养园、果园、水产园等一应俱全。菜园分为班级种植区和亲子种植区,种有大蒜、山芋、萝卜、青菜等农作物,幼儿可以自由观察、记录、栽种和管理;家长和孩子到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向农场看看自己种的蔬菜长多高多大了;饲养园里散养着鸡、鸭、羊、猪等家禽,孩子们经常和小动物们游戏,并用从菜园里摘来的菜叶喂养它们,从而增进对小动物的了解;当秋天来临,果园中的梨树、橘子树、石榴树结出丰硕果实,孩子们采摘着,兴奋不已;水产园里用腌菜缸、落水管等养殖金鱼、乌龟、泥鳅等,并经常更换养殖类别,孩子们一有空闲,就会跑去看看、说说,乐在其中。

  在这里,农场环境意味“浓”。幼儿和教师利用稻草和树木,设计出“开心乐队”和“勤劳耕牛”的艺术造型;用矮木桩排成平衡木和小凳子;用土砖、鹅卵石等铺设成田埂。

  在这里,农场活动趣味“浓”。孩子们拔山芋、运山芋、洗山芋、加工山芋,还把山芋藤做成耳环、项链等。孩子们还在农场学习种大蒜,从观察大蒜哪头朝下插入泥土,到怎样等距离排放、浇水等,光是怎样让自己的小工具挖泥不费力,他们就想出了许多办法。

  在这里,农场作物玩味“浓”。师生充分利用开心农场的农作物进行室内环境布置,他们用狗尾巴草、树枝、秸秆等材料装饰班级活动室和廊道。利用果实、果壳等农村随处可见、可采的东西作为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如科学区域的树叶分类、麦杆吹泡泡、自制动物标本;美术区域的树叶粘贴、芦苇贴画、穿麦杆等,每一面墙都成了自然的写照。

  在这里,农场课堂农味“浓”。“开心农场”作为胡桥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基地,真正做到了把“教室搬到农场”,让“生活成为课程”。一天的活动都以“农味”贯穿。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树枝、稻草、花生皮等乡土材料,供幼儿编织、粘贴,还提供石磨、小纺车等器具让孩子亲自尝试;在语言活动中,组织幼儿到“开心农场”观察农作物,并说出自己每天的发现;在科学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实践活动,如丈量土地、比较农作物等;在音乐活动中,学唱有关农业、植物和劳动的歌曲,自编相关的文艺节目;在美术活动中,组织幼儿到“开心小农场”开展写生、制作叶贴画等活动……

  在家园活动中,以“开心农场”为实践基地,因地制宜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内容,利用农场作物,家长、幼儿、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创设趣味十足的“农家乐”,用一份播种,收获百份成长。

  生活即教育,田园皆课程。如今,胡桥中心幼儿园已经依托“开心农场”,在独特的“农文化”特色之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丰厚。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关注课改的3个意识     下一篇:好课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