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为本方能触动心灵 ——走进国培(2014)北大初中数学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形式枯燥单一,缺乏参与性;反馈有头无尾,缺乏延续性……当前,教师培训不乏诸如此类的高耗低效问题,导致不少教师带着休养调节的思想、奔着继续教育课时的目的来参加培训。

  国培计划(2014)北大初中数学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以下简称“北大工作坊项目”)作为国家级培训项目,树立了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在确保参训教师主体地位,尊重参训教师学习需求,激发参训教师学习动力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创新尝试,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的效益。

  全程调研,追问生成

  北大工作坊项目的教师培训调研覆盖了培训的全过程。培训前,通过调研形成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中,通过调研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与改进;培训结束前,通过调研对培训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对培训后的后续工作进行思考和展望。

  调研方式除了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交流等传统模式,也借助了现代的技术手段,如网络论坛、QQ群讨论、微博和微信平台等,随时随地了解参训教师的需求,为实施有效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驱动,参与投入

  培训过程中,通过“讲—学”稿将培训活动的目的、步骤清晰地呈现给参训教师,使参训教师能有准备地介入培训活动、在培训中抓住关键问题提供条件。

  “讲—学”稿还特别为参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学习任务和作业,“逼”着参训教师进入学习状态。而这些任务或作业多是培训者通过前期调研活获得的教师在工作中无法突破的困惑与问题,也是一线教师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当话题和内容与教师工作实际情况有了切合点、产生共鸣时,参训教师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了,学习压力就开始转化为学习动力。

  分组学习,合作竞争

  集中培训难以开展交流,因此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北大工作坊项目在培训时都将所有的参训教师适当分组,方便参训教师在完成任务和作业时开展组内讨论;构建培训网络和QQ群,及时评价与反馈培训活动的成效,拓展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建立微信平台,为参训教师提供“随时插话”的机会,从而进行不用“当面”的观点交锋;在培训总结时,认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比表彰,评选“优秀学员”、“最有思想的观点”、“最有价值的问题”等,通过激励性评价激活思考、发现不足,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

  网络教研,实践达成

  为了激发参训教师的后续行为,让培训“细水长流”,北大工作坊项目主动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沟通对接,健全各工作坊的线下区域性研修组织网络;积极构建各种网络教研平台,让参训教师可以在此交流培训心得、实践体会,邀请培训专家定期释疑解惑、指导实践。

  网络教研大大拓展了教研的时空,让培训收获的理念、策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根开花,也让参训教师体验到学习培训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有用”。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