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小课堂 撬动大教育 ——中国区域教育样本延边基地课改纪实
长白山下春意浓。一年前,本报以《在教师心中播下一粒种——中国区域教育样本延边基地第一阶段培训纪实》为题,报道了吉林省延边州全面启动课改培训的故事。一年后,本报再次重磅关注延边州课改阶段性成果,希望通过解读延边样本,寻找到破解区域教育均衡、解决基础教育“老大难”问题的新路径、新方法,从而为我国基础教育区域发展再树榜样。
一封投诉信让吉林省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张艳玲成了当地的“名人”。
一名学生家长列出“十大罪状”,把张艳玲告到县长信箱,其中主要的罪状就是作业太多、孩子太累。
一位起早贪黑、全心全意为孩子而教的教师,竟然被罗列出“十大罪状”,这让张艳玲和她的同事们实在想不明白。
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一年之后的2014年初,延边州整体推动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张艳玲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谈起现在的变化,张艳玲抑制不住兴奋:从被投诉的被告,变成受欢迎的朋友,“我的转变与延边州的课改紧密相关。”
延边的课改,在一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怎样喜人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魔力”?
全州总动员 谋划改革一盘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中部,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朝鲜族人口接近全州人口的50%。谈起延边教育,州教育局负责人认为,过去的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升学率,简单地指向知识与技能领域,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教育需要改革,改革的支点就在课堂。
2014年2月9日,伴随着延边州首次课改集训正式启动,一场涉及全州8个县市29所学校的声势浩大的课改行动全面开启。州教育局统筹管理,组织外出研修、进校诊断等;各县市、各学校则根据自身特点,在州统一安排之外,因地制宜、主动谋变,或建立课改论坛制度,或组织片区学科联赛;学校和区域之间或谋划抱团发展,或暗自比拼较劲……一时间,延边州因课改而动,学校因课改而变,课堂因课改而活!
据州教育局基教处统计,在1年的时间里,延边州组织各县市局长、各级教研系统、各实验校校长、教师参加培训超过2000人次,足迹遍及北京、湖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多个地区;除了外出研修、专家进校指导,州教育局还组织经验交流、互动评课、专题论坛、示范课引领等,几乎月月有培训、周周有活动,学校层面的自主活动更是不计其数。
为了与州教育局形成和谐“共振”,各县市教育局也纷纷“出招”。延吉市成立了以局长金昌律为总指挥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力量,靠前指挥,教科研部门也“蹲点”实验校,现场办公……一时间,出现了进修学校、教科所、后勤办、装备中心等部门负责人齐聚一校现场办公的“震撼场面”。延吉市春光小学的华丽“变身”正是得益于这样的职能部门现场办公,从而获得了大笔投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珲春市成立“课改攻坚小组”,定期下基层调研,搜集问题,形成课题进行专项“攻坚”。副局长金英学告诉记者,教育局每季度都会开展反思活动,最终形成一份行政角度的总结材料。
安图县除了局领导包校、科室负责人“蹲点”学校外,还构建“五子登科”机制,行政“定调子”,基教“画框子”,进修校“搭台子”,教科所“拔钉子”,实验校“迈步子”。从审计局长调任安图县教育局长的李升满,曾对实验校校长们说:“我不能亲自进课堂去搞课改,但是我能给你们当后盾。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没钱我想办法去讨,没人我去人事部门要。”后来安林中学教学设施配置、松江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等需要大笔资金,就是李升满全力申请或主张立项拨款的。
朝鲜族人口众多的龙井市,为了突出民族特色,投入2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朝鲜族文化教室。该教室完全效仿朝鲜族民居,帮助学生了解朝鲜族风俗礼仪知识,为学校的民族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们市教育局专门申请了“市长教育基金”,奖励课改突出的教师。城区两所小学在教育局指导下,依托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开展教研和培训活动,实现了区域教育的有效融合。
改革行动不仅促进了区域内学校间的融合,也拉近了不同县市间的交流与融合。安图县和敦化市就自发“联姻”,结成“构建高效课堂协作体”,定期互访,共同开展区域联片教研活动,成为延边州课改的一道亮色……
8个县市,既有统一步调,又各具特色,正可谓全州总动员,各县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逐渐形成了火热的课改“小气候”,各县市教育局和实验校的工作节奏也明显提速。用安图县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刘兆斌的话形容就是:“这脚下就像安上了一对风火轮,停都停不下来。”许多管理者也会像刘兆斌一样感叹,“进入了职业的第二春”。
理念引领、设施配套、资金保障、培训支持,基础性工作全面到位,生成性特色逐渐凸显,一场席卷延边大地的课改“风暴”正在扩散!
课改全天候 迸发人生“第二春”
改革的道路向来不会一帆风顺,更何况延边这样的民族自治州。
对于许多朝鲜族学校而言,语言、文化的差异就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
汪清县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朝鲜族学校,大多数教师与学生都是朝鲜族,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一般。教师李桂兰告诉记者,许多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念非常认可,但参加培训非常吃力。于是,学校为数不多的汉族教师就担起“二传手”的角色,每次学习结束,都会整理学习资料,在学校开“讲座”,与朝鲜族教师共同分享。
对于朝鲜族学生而言,使用导学案也是一大挑战。李桂兰说,学校原来使用的导学案文字多,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此,学校多次开会研讨不断改进,在考虑学年段特点的基础上,语言尽量简单明确,多用图形、少用文字。
导学案的困惑不止发生在朝鲜族学校。汪清县第三中学历史教师兰新文的“导学案创新路”就源于一名学生的抱怨——“我宁死不写导学案!”兰新文很吃惊,深入调查之后发现,对导学案“恨之入骨”的学生不在少数。
问题出在哪里?兰新文经过对比研究,反复思考,终于发现:自己设计的导学案内容多且复杂,问题枯燥,更像“习题集”。于是,兰新文将自己之前的导学案完全推翻,重新编制,尝试通过虚拟的学生对话创设情境,然后将学法指导融入其中。
后来,兰新文还邀请学生与他共同编制导学案,一旦学生的建议被采纳,他都会在导学案上标注“某某人设计”、“某某小组策划”。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导学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抓手”,还成了学生的才艺展示舞台,许多学生都把印有自己名字的导学案当作“战利品”收藏起来。
像兰新文这样,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教师还有许多。摆脱了传统课堂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像演员一样,在不断重复的剧本中表演角色;而是开始研究学生,在课堂的随机生成中创造惊喜,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教师们逐渐发现,教学原来如此有趣,放下身段做“学生”,人生精彩大不同。
安图三中班主任王乃红,在班级管理中有过痛苦、心酸,伴随着课改,她的心态变得年轻,学生的精彩促使她不断向前“奔跑”。
敦化市第二实验小学老教师程玉荣,全身心致力于课改的她,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养了12年的仙人球开花了,那一刻,她懂得了教育也是等待花开的过程。
延吉十二中副校长许洪亮,曾经抵触课改,但认真的他还是会坚持培训记笔记,甚至听讲座全程录音,然后自己再研究、实践……如今,他已经成为当地的“土专家”,开始给同行们解读课改的奥妙了。
敦化六中校长王艳,将“读懂每位师生是校长的第一要务”作为座右铭,带领教师不断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从而有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一年多来,课改成为延边州教师的口头禅,也成为学校管理的关键词。许多校长将课改理念从课堂扩展到管理,开设各类课程,不但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开发了教师的“第二特长”,激发了教师的潜力。延吉市春光小学校音乐教师栾红伟负责学校的京剧课程,她在自己学习京剧知识的同时,还与省京剧团达成了合作;学校科学教师在“手绘葫芦”、“剪纸”等领域抢了美术教师的“饭碗”;安图三小每周二下午坚持开展教师社团活动,与学生社团相映成辉……
“好课孵化室”、“教师情感中心”、“教师生活中心”……一个个教师社团、一间间教师专业活动室,不断演绎出教师教学之外的别样精彩。
教师的转变是推进课改的最大动力,他们将自己的激情释放于课堂,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学生。“只要学生幸福,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累并快乐着”,“人生仿佛迎来了‘第二春’”!教师们表达着自己的心声。
自主生活力 教育焕发新生机
“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角色,但是现在辅助的有点多了!”这不是课改专家解读教师角色,而是敦化七小五年级学生给学校课改提意见!
在延边州的“课改平台”上,不仅仅是教师尽情地释放自己,更值得称道的是,学生的变化。
记者曾多次走进延边州各学校,无论何时,无论再有怎样隆重的场面,如今课改校的学生们面对领导、专家和宾客,没有胆怯,没有躲避,而是积极应对提问,机智“对抗”外部质疑,真实表达思想。他们表现出来的展示智慧、质疑精神,一次次让校长们刮目相看,让外来者赞叹。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蕴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延吉市延南小学一名教师为记者讲述了一个十分典型的故事——
一个学生曾经是班里著名的“邋遢大王”,书本乱放、纸屑乱丢,个人卫生也不讲究;谁曾想到,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他鼓起勇气,竞选班级的卫生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