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校:从课堂再出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4-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布置早自习、组织学生交作业、检查班级卫生、准备课件、批改作业……这是汪清一小教师孙红燕曾经的“工作常态”。“从早到晚,不断地讲、不停地忙,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结果是——除了几个优等生给我一点回应,其他学生都是无精打采、无所事事的状态。”孙红燕述说着当时的情景。

  孙红燕的焦虑代表着当时学校大多数教师的思想状态。因此,当学校准备推行高效课堂改革时,并未遇到太多的阻力——教师对自身工作的疲惫感与无力感是相同的。

  “面对着死水微澜的课堂,每个人都希望有所改变,只是不知道方向。”孙红燕说,“高效课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师们都很认可它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

  动摇出现在几个月后,许多教师反映,观念改过来了,小组建起来了,模式搭出来了,但效果却不理想。学生在课堂上说不到位,教师讲怕妨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讲又感觉课堂学习浮于表面。此外,学生对评价“审美疲劳”、课堂时间不够用,也是常见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校长赵德一边安慰教师,帮助他们坚定信念,一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及课改专家的答疑解惑,赵德制定了“语文学科先行引领,其他学科扎实推进”的课改策略。

  赵德认为,之前学校的导学案编制奉行“拿来主义”,将其他学校的经验直接借鉴,缺少对学情的通盘考虑,也缺少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于是,学校成立了“教材解读小组”,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负责一册语文教材的课文研究,之后再指导教师进行细致解读并形成“解读稿”,最后在“解读稿”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编制。赵德强调,语文教学不能对每篇文章平均用力,而应该有所侧重、灵活调整。

  语文教研组开始了集智备课,细化学段目标,突出目标的明确性与实效性,并总结出“找、想、写、诵”的学法指导。孙红燕说,语文教师的备课也采用高效课堂模式,教师之间充分地交流、沟通。“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的潜力都被释放出来,碰撞出许多‘金点子’、‘妙点子’。亲身的体验,也坚定了教师的信心”。

  语文教研组还创新了高效课堂课型,包括预学课、基础课、方法展示课、训练提升课等。每一种课型都有相应的学习方法指导,通过课堂训练与课下培训,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内化为学习能力。孙红燕介绍,现在的课堂,学生不用教师提醒,就知道这种课型该学什么、怎么学,还能够自己组织学习流程,“各环节的衔接十分顺畅,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课型,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有了语文学科的引领,其他学科也仿照这种模式,全面推进细化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教研组要求教师“把‘教材’变成‘学材’、用‘问题’引领‘方法’”。“仅仅有高效课堂的形式是不够的,要深入研究,突出学科内涵。”赵德说,“数学教师要通过问题设计,把课堂的重心转向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争辩质疑,激活学生的潜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目前,大多数数学课堂都达到了“会听、会议、会讲”的要求。

  课堂的改革逐渐步入正轨,有些教师开始尝试将课堂模式“移植”到班级管理之中。教师张艳玲说,她在班级中成立了5大部门,文化部、卫生部、后勤部、班务部、学习部。文化部负责文化墙、板报的设计,卫生部主管室内外卫生,后勤部负责班级物品管理及工具维修,班务部负责出勤统计等班务,学习部负责早自习、作业的收发等工作。各部门的组长与成员都由学生担任,管理办法及考核标准也由学生确定。

  “老师,我竞选卫生部部长,我们的团队就叫‘澄澈之水’。水代表纯洁,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师,我们组叫‘书香组’,书香是文化的味道,最适合参加文化部工作。”

  当张艳玲宣布了“5大部门”计划后,班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志愿与决心。“我明显地感觉出学生的期待与渴望。事实证明,学生们的确值得信任,不仅想出了许多‘妙招’,工作上也尽职尽责,班级管理比之前我手把手负责时好得多,这真是‘此时无师胜有师’啊。”张艳玲由衷地说。

  “课改的支点在课堂,我们要从课堂再出发,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幸福与快乐;但课改的终点绝不是课堂,课堂要改变,课程、文化、管理,同样要改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永不停滞的努力。”赵德如此阐述自己的教育信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