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探求真理的旅行
《教育常识》已在案头放了半年多,断断续续地读,断断续续地忘。为难忘,故留痕。于是,我开始随读、随想、随记。
这一次,接着读。这是第156页,“学生通过他的学,用求助的眼光和言语召唤教师及时准确地应答,遇到路障,需要教师的排解……在和教师一起行走的漫漫路程中,学生的种种需求处处挑战着教师的知识储备、德性涵养和坚韧意志”。召唤、应答是构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学生此刻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此刻要怎么做?一召唤,一应答,智与不智,仁与非仁,顷刻可现。
我多次听相关报告,也经常思考:做教师的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储备的宽泛与深广,德性涵养的向善与达仁,渐渐成智,渐渐成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走在一条“真教师”的正途上。读历史,明古今思未来;读哲学,观现在察内质;读社会百科,晓人事万物。最重要的是,读教育,知规律,审常识。
我们常看到或者遇到这样的交流:“你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要多向你请教……”听者大多谦虚地摆摆手:“过奖过奖,不敢不敢!”细想来,面对别人褒扬之语的“经验”一词,还真不敢泰然接受。从感情色彩来看,它是一个中性词。我们每个人的经验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一种心理状态:对损毁美好自我形象的消极因素的排斥与否认。孔子也言:乐道人善。这是一种智慧,与阿谀奉承无关,因为它切合了人的心理规律。故而,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我们常常看到,正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出于好心却往往遭遇白眼。所以,智慧之人,婉转道来,便能让人如沐春风。
回到“经验”一词来,因为“有害于我”的排斥与抵触,往往我们很难分清自己的经验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此看来,许多时候,我们看到和听到的经验,就是一种经历而已。
大多数教师都经过了师范院校的学习,对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学等专业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但为何一到学生们面前,还是不能游刃有余地巧妙应对呢?由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知识是知识,规律是规律,不能等同。我们从院校专业课程中所认识的,大多只是有关论述规律的知识,而非真正把握了规律。读教育论著,读教育随笔,应该是对我们曾经接触过的教育学知识的再次唤醒、再次充实、再次修正和再次明晰。唤醒、明晰、充实与修正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反思与提升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抵达教育真理的过程。换言之,读书之旅,就是探求真理之旅。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绵阳市东辰二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