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祥:甘做乡村“摆渡人”
辽北第一高峰冰砬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只有20户人家的小山村——太平沟屯。屯东边是礼泉河,屯西边是营厂河,人们无论从哪个方向出村都得趟过一条河。
有一个村小教师,为了方便孩子们出村上学,一个人在河上搭起了一座简易的木桥。32年的时光里,桥垮了,他支起来;桥冲走了,他再搭;他自己也记不清搭过多少次桥。每天清晨和黄昏,他总会守在桥头,手挽手地把孩子安全送到对岸。
无数的孩子通过这座桥走出了大山,走到大连、深圳,甚至走出了国门,而他仍然坚守在这里。乡亲们说:“看到了这座桥,就好像看到了他的影子。”
他,就是辽宁省西丰县营厂满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师宋祥。
执教,一个人的村小
由于河水的阻隔,太平沟屯至今没能通上公路,人们出行走的还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的土路。雨季来临,河水暴涨,村里与外界的交通基本就阻断了,孩子们出村上学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为此,乡里在太平沟屯设立了一个只有一个教师的村办教学点。
宋祥是土生土长的太平沟人,1983年1月,乡里招聘民办教师,高中毕业的宋祥经过考试被录取了。从此,宋祥执起教鞭走上三尺讲台,在太平沟屯当起了“孩子王”。
宋祥在教学上出了名的认真。当时,学校里只有17个孩子,但年龄差异较大。统一教学虽然省事,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适合。为了让这些孩子接受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教育,宋祥将这17个孩子分成4个年级,第一天教一、三年级,第二天教二、四年级。上课时,他不是简单地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还会给孩子们读小人书、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宋祥讲的张海迪的故事,让孩子们至今记忆犹新。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这些山里娃,也鼓舞着他们学好知识,走出大山。
在这所只有一个教师的村小里,宋祥不仅要教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的课程,还要负责维护校舍、照顾孩子们生活起居等各种日常杂务。
那时学校的教室简陋不堪,连基本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用具都配备不齐:缺少桌椅,宋祥就从家里拿来木板和木桩,用锤子和钉子固定成简单的桌椅;没有黑板,宋祥就用木板拼起来,刨平后刷上墨汁当黑板;没有装垃圾的工具,他就自己动手编土篮子……无论学校缺什么,只要自己动手能做到的,宋祥就自己做。
寒来暑往,宋祥每天天不亮就到校,天黑了才回家。10年来,宋祥从未因自家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就连母亲去世,在本村教书的他,因为正在上课,也没来得及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让宋祥深以为憾。
在宋祥的努力下,太平沟屯村小的教学成绩在乡里一直名列前茅,不仅没有一个孩子辍学,还吸引了许多外地亲友的孩子来这里读书。
架桥,渡人更渡心
1993年,宋祥调到了离家6公里、有3个教师的三益村小学当班主任。为了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他报考了铁岭师范民师班,学习3年,结业后转为公办教师。迈过了学历的门槛,他的面前又出现了另一道槛儿:三益村虽然距离太平沟屯只有6公里路,但礼泉河仍然横亘在他和孩子们上学的路上。
宋祥上下班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28”自行车。每天清晨,宋祥都会穿上高抵大腿根儿的胶皮靴,先扛着自行车蹚水过河,再回来背那些没有家长接送的孩子过河。后来,宋祥想:“孩子们每天这样上下学,既危险又不方便,我何不搭一座桥呢?”想到就干,宋祥上山砍来几根8米长的松木,扛到河边。一根百余斤的湿松木,他一次只能扛动一根。一趟趟地往返,肩膀压肿了,手指划破了,宋祥全然不顾,钉桩子、铺桥面,独自在礼泉河上搭起了一座简易桥。
可是,一到七八月份,河水暴涨,水面一下子变成三四十米宽,松木杆搭成的简易桥像一条小船,转眼间就被河水冲走了。这让宋祥很是无奈,等洪水消退,宋祥还得继续搭桥。
宋祥对孩子的关爱,远远不止这些。乡下人的日子苦,辍学更是常有的事。但是宋祥执拗地认为,越是读不起书,才越要读书。因此,虽然宋祥的家庭条件也不宽裕,但只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他说:“不能让孩子上学的路,卡在学费上。”
村里有个叫周平的孩子,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这本是值得庆贺的事,可是昂贵的学费却把孩子和家长都难住了。宋祥得知以后,硬是从家里生活费中挤出1000元给周平作学费。如今,周平已经在日本学成就业,他最感念的就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宋祥老师的帮助。
坚守,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2001年由于生源减少,学校布局调整,宋祥又被调到离家5公里外的碧玉村小当班主任。碧玉村小是一个仅有十几名教师、百余个学生的小学校。但这里对宋祥来讲也算是一个“大”集体了。
朴实憨厚的宋祥来到“大”集体,工作上更是不甘示弱。他每天还是踏着浮桥骑着他那辆“28”自行车上下班。每当第一缕晨曦透过大山的缝隙投洒到静谧的小山村时,宋祥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校园,只要有需要干活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夏天拎桶水浇浇花,冬天就给孩子们生炉子,等学生们到校时,炉子已经生得旺旺的了。有时候宋祥生炉子不小心抹出个大花脸,还常常引来孩子们调皮的笑。放学了,宋祥也经常最后一个离开校园,伴着落日的余晖骑行在乡间的小路上。
虽然,与宋祥同期入职的或比他年龄小的同事都升了职,但他却从不为此烦心,仍然开开心心地做着班主任,他说:“没有孩子的陪伴,生活就会失去快乐。”当学校师资不足时,他还主动申请担任更多的工作。
教了32年的书,宋祥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但令他最欣慰的学生是高福生和宋春艳。因为他们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家乡,一个在营厂中心校教书,一个在碧玉村小成了他的同事。
如今,宋祥的女儿研究生毕业,虽然不是教育专业,但在他的动员下,也已经取得了高中教师资格证。宋祥说:“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需要有更多的毕业生回到家乡,像我一样坚守在大山里。”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西丰县营厂九年一贯制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