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华:穿着长衫布鞋讲“洋课”
说话带着河南口音,丝毫没有在莫斯科吃过黄油面包的洋教授派头,但讲起课来语言生动、富有情趣,对俄罗斯语言文学教学与翻译有着独到的见解。
曹靖华(1897―1987),鲁迅和瞿秋白的挚友,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1933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成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应命出任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主任。
“门突然开了,一位40岁左右的先生走进来,只见他个子不高,身着蓝布大褂,脚上穿着一双黑布鞋,脸上带着笑容,挥手向学生们致意。接着走向讲台,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曹靖华’三个字。啊?这就是我们仰慕已久的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先生!”
这一幕,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龚人放在生前会常常提起,他与曹靖华之间有着数十年的师生情谊。1935年,龚人放从哈尔滨来到北平,就读于张学良将军亲自担任校长的东北大学边政系。记得开学那天,30名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着久闻大名的曹靖华来上课。让学生们感到诧异的是,这位著名的教授、翻译家竟然衣着朴素,神态谦逊和蔼,说话还带着河南口音,丝毫没有在莫斯科吃过黄油面包的洋教授派头。更让人惊奇的是,曹靖华讲起课来却有着十分浓郁的现代气息,与他的朴素穿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语言生动、富有情趣,在讲文学选读时,不仅介绍作家生平、创作活动,还联系俄国革命史实和苏联社会生活。学生们对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课,曹靖华讲的是《海燕之歌》。在讲课文之前,曹靖华首先介绍高尔基这篇散文诗的创作意图与时代背景:那是十月革命的前夕,海上乌云密布,浪涛滚滚。暴风雨的使者——勇敢的海燕,迎着大海和乌云上下飞掠,呼唤暴风雨的来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白色恐怖之下,曹靖华不顾个人安危,在课堂上讲《海燕之歌》,与其说是讲俄苏文学,不如说是宣传革命思想,这一场景深刻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里。
曹靖华在上世纪30年代曾辗转多校任教,1951年7月北京大学开始筹建俄语系,这在全国高校属于第一家,组织上安排他负责系务。在具体的筹建工作中,一切需白手起家,面临的重重困难可想而知。在教学设备十分简陋、教材建设很难切合中国学生教学实际的情况下,教材只好主要由授课教师自编自印。其中,曹靖华编写的《七色花》教材成为俄语系自编的第一部俄罗斯文选课的教材,后来在使用中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培养目标不宜定得过偏过窄,这样既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又往往束缚青年的创造精神。”由于是新设系,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曹靖华发现,当时有些教师照搬苏联的教学计划,搞专门化设置,把课程内容搞得很艰涩烦琐。曹靖华对此明确地表示反对,他觉得教学应有别于莫斯科大学和其他学校,“苏联文学对他们是祖国文学,而我们的学生首先需要概括地、粗线条地了解,不必要钻牛角尖”。对此,曹靖华还风趣地说:“难道连安娜·卡列尼娜几根眉毛都要讲清楚吗?”
为了学好俄罗斯语言文学,曹靖华要学生们注意“两条腿走路”。在曹靖华眼里,一个外国语言文字工作者不仅要精通所学国家的语言,而且要掌握祖国的语言,这属于语言的基本功。由于大学期间时间短、任务重,要掌握一门外语已不容易,因而提高汉语水平很容易被忽视。曹靖华结合历史经验与切身体会坦诚地说:“从鸦片战争以来,翻译界有个偏向,不注重汉语的正确使用。翻译出来的内容看起来比天书还难懂。”他还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不好的译文读起来像吃了阿司匹林,出一身大汗,还不知所云。”他经常耐心地告诉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己外语水平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培养和训练本国语言的表达能力。搞外国文学的人应该两条腿走路,不只是把外国文学介绍过来就行了,还要注意成果如何,读者是否能够接受;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如何通过汉语恰如其分、生动活泼地把外国文学作品翻译过来,这才是真功夫。
曹靖华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增强学习俄罗斯语言的能力,要求学生们扩大知识面,尽可能多地积累一些有关本国和原作者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要学生尽量多读一些古典的、现代的典范作品,切不可做了外国文学翻译,中国书就丢开不读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有利条件,外语系的学生可以到中文系或其他系选读一些有关课程”,曹靖华的教学思路到现在仍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