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呼唤新常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长不再为办学经费发愁,教育行政部门不再为补充教师、解决编制问题烦恼……我们突然发现,我国的基础教育好像历经了千难万险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平原。教育将迎来新的常态。

  新常态之一:理性办学将成为主旨。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需要一个漫长、逐步蜕变的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它需要回归理性,戒除一切浮躁和功利,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慢”。有时候,教育投入很多,但并不意味着收获一定会很快、产出一定会很多。遗憾而可悲的是,我们常常一边大讲特讲“百年大计”,一边却忽视教育周期长、见效慢的规律,一味地拔苗助长。其结果是,我们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过分早熟的儿童,他们缺少了生活的磨砺和洗礼,丧失了自然生长的每一个阶段的滋味和乐趣,有可能成为心智上的残疾人。让我们记住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慢慢走,欣赏啊!”

  新常态之二:培养德行将成为主题。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功能就是让人成为人,由一个生物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培养德行,而非灌输知识。当今社会最欢迎什么样的人才?毫无疑问是那些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赢得社会的青睐?毫无疑问是那种注重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强调,“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德性”。如果一个人的人品有问题,那么,他的能力越大,可能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因此,教育要淡化学业成绩评价,淡化考试目标,把孩子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要从过去的“只重教书,不要育人”到“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发展到今天的教育就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精神独立、人格完整、懂得担当的合格公民。

  新常态之三:个性培养将成为主流。每个人的身心发展,从表现形式到水平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从而因材施教。只有不被学生拒绝的教育才是打动孩子心灵的教育,只有能够充分发现并挖掘学生个性和潜能、保护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教育,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才是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就是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使学生的个性发挥到极致。

  教育新常态的表现方式有许多,但归根结底受制于教育的本质规律与属性。只要我们自觉认识教育规律、敬畏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就一定能够让教育回归其本来面目。唯有如此,教育才会充满希望。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襄阳市昭明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