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倒逼学校深耕细作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简单地在单个维度上分层,而是通过评价记录将学生从不同发展维度上分类,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专业选择。
作为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的配套文件,《考试实施办法》和《评价实施办法》明确了学生全面学习与个性发展的方向,在制度设计上促使高中教育回归学生发展的本位上来。
《考试实施办法》规定,13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内容限定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型课程内容范围内,包括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的技能操作测试及外语听说测试,都将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畴。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学生方可毕业并获得高考的报名资格。这种制度设计,不是简单地增加考试科目,而是为了保障每个高中学生都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基本学习要求,强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身心健康水平和学习素养与能力。
对此,高中学校就要基于国家课程改革方案,开足开齐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对于没有提高需求的学生和科目,学校不应随意拔高教学标准。同样,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程序也不能简化,不可因合格性考试考核方式简单,教学过程就“偷工减料”。
《考试实施办法》规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成绩折算成相应分数计入秋季高考总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对这一规定,有人担忧,本科高校提出的招收专业科目限制会让专业报考面窄化。其实不必担心,因为新规定实行“6选3”模式,即在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由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范围不能超过3门,而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便符合报考条件。从各本科高校已经公布的2017年高考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来看,新方案扩大了学生的专业选择面,学生在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时,可以按照志趣与特长自主选择。
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尊重学生的选择,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不是放任选择,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指导。这将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亟须提高的一项专业能力。
与此同时,《评价实施办法》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学校而言,要努力创设丰富的课程,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系统设计研究型学习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校园活动课程、社会考察与公益活动课程,系统地开设拓展型课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拔高课程。
对于教师而言,要进一步研究学科教育,开展基于学生学习过程和具体表现的评价,进而准确地描述学生学习的状态与特点。
对于学生而言,要根据学校提供的各类课程,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符合自身特点、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课程,通过学习不同的课程,彰显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为高校从招“分”转向招“人”提供自己的“名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简单地在单个维度上分层,而是通过评价,将学生从不同发展维度上分类,引导学生的学习和专业选择,这无疑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在丰富学习经历过程中发现学生”提供了可能。
(作者系上海市进才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