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朝鲜族教师能力提升“三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受语言因素影响,对汉语言不够精通的朝鲜族教师,一直倡议各项培训活动最好用朝鲜语交流学习。但现有各类培训资源,直接用朝鲜语展示的极少,朝鲜族教师只能用汉语言交流学习,理解深度和广度总是不足。

  2014年,珲春市2100余名朝鲜族教师参加“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网络学习结束后,我们结合朝鲜族学校课堂教学,制定了符合朝鲜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需求的线下研修工作方案,以期让朝鲜族教师获得积极的学习动力和更大的素养发展空间。

  建设团队,形成学习交流圈

  朝鲜族学校教导主任和汉语学科教师往往能够熟练地应用汉语言交流学习,网络学习开始后,各朝鲜族学校纷纷以本校教导主任和汉语学科教师为学习骨干,组建校内线下学习小组,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学习交流活动。如珲春市朝鲜族学校,直接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带头,下设网上学习资料翻译团队、线下实践探究团队、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攻关团队,力促网络培训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师的实际技能。网上学习资料翻译团队负责整理参训朝鲜族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题,编译成朝鲜语。线下实践探究团队和本校各学科备课组一起就网络学习中布置的研修任务、研修活动开展研讨,丰富完善后,让朝鲜族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课例,做好研修任务、研修活动并上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攻关团队则针对学习中的热门话题,开展“微课”的制作与研究,并尝试把“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互访互研,内化学习经验

  珲春市把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的教师划分成6个互访互研学区。其中,参训朝鲜族教师以珲春五中、珲春第一实验小学为核心,组建2个互访互研学区。互访互研活动依托珲春市骨干教师网络工作室为网络研训平台,以QQ、电话为信息联络工具,及时交流网络学习过程中在校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互访互研学区的组建,有助于参训教师统一学习步骤,保证学习的有效、高效,并让参训教师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珲春市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网络学习学习率、合格率、参与活动率全部100%,学习力高达98.17分,是延边州第一个提前完成网络培训学习的县市。

  为了促进学习应用,2014年11月底,珲春市组织了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培训”下的精品课赛课活动。活动分朝鲜族组和汉族组,参训的教师先在校内进行展示,由学校推优参加全市性精品课赛课,并将精品课赛课活动与学校线下测评有机统筹在一起——各校参加全市精品课赛课的获奖教师,线下测评无条件为优秀。在精品课赛课活动中,我们优中选优,录制成朝鲜族学校双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整合课26节,向延边州基础教育应用资源网好课平台推荐,有效地调动起广大朝鲜族教师参训学习的热情。

  我们还专门组成线下研修工作指导组,到各参训朝鲜族学校和教师中去做线下研修技术指导。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现场及时解决;一时间解决不了的,按照理念问题、方法问题、应用问题等方面进行汇总,建设问题诊断库,组织教研员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研究。通过“问题梳理、探寻路径、研修对话、互动反思”这一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参训朝鲜族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

  课题研究,深化双语研修

  我们以珲春第一实验小学、珲春五中等信息技术基础好的朝鲜族学校为重点基地校,思考朝鲜族学校实施信息技术全覆盖的工作路子,深入挖掘富有朝鲜民族教育特点的校本研修文化,积极探索适合于朝鲜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朝鲜族学校校本教研文化创新的、动态的、有民族特点的信息技术整合式双语研修格局。

  我们以普及为基础,科学确定新一批次参训朝鲜族教师,加强朝鲜族教师教研网站等建设,加快朝文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程研发步伐,努力解决朝鲜族教师文字阅读吃力等问题,让朝鲜族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思考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实效性应用等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做好学习与教科研的融合,做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题研究。我们健全了全市朝鲜族学校研训协作机制,加强朝鲜族学校富有民族特色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丰富朝鲜族教师线下研修形式与内容,较好地实现了全市朝鲜族教师专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系吉林省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地方动态     下一篇:田儒良的“西伯利亚”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