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跨学段的音乐教研活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一节小学低段的音乐课上,一节普通的音乐常态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孩子在悠扬的古筝音乐中,朗诵了一首意境优美、充满韵律起伏的唐诗《山行》,让幼儿教师们不禁发出了赞叹。在40分钟的音乐课堂上,孩子们是专注的,是愉悦的,更是有收获的,这就是我理想中的音乐课堂。虽然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还有些区别,但是孩子就是天生的艺术家,不同年龄的孩子都会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沉浸在音乐的殿堂中,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养。

  我之所以会想到组织这样一次跨学段的音乐教研活动,源于我在教研室组织的幼小衔接研讨中,看到了刚入学一周的一年级新生跟着老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一首新歌的学习情景。

  小学的音乐教学与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幼儿园音乐教学看似形式多样,但恰恰过分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教学中的音乐特质。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同,如果错过了音乐学习的关键期,忽视了对正确的音准和节奏甄别与及时的纠正,也许孩子从此就成了一个“五音不全”的人。也有一部分教师由于缺少方法,教学上还停留在枯燥的反复跟唱、跟学、跟跳阶段,在欢快的音乐中,孩子所呈现的是木讷的表情,任凭教师如何提醒演唱时要有表情,由于孩子的感情不是由内而生,因此他们的笑容常常是牵强的。

  一天的培训,让许多幼儿教师感触良多,他们也提出了许多疑惑。我们看到的这节音乐课,融合了多个教学内容,有节奏的练习,有旋律的吟唱,有乐器的欣赏,有节奏乐器的使用……活动结束后,有教师问我:“音乐活动分为歌唱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我们该如何做?”其实,这本身就是观念问题,现在的五大领域都在推崇相互整合,又何况音乐?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割裂为歌唱、律动和欣赏。没有欣赏,幼儿如何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性质?没有对乐句节奏的掌握,幼儿又如何用肢体动作来加以表现?没有对旋律和歌曲性质的感受与把握,幼儿又如何能够做到有表情地演唱?当我们把音乐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可能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次的音乐教研只是一次开始,也是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研究的起步。起步阶段的研究一定会充满艰辛,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所开启的并不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至少从小学音乐实验的结果看,前景是令人憧憬的。这次集结在一起的都是喜欢音乐、并愿意积极尝试的园长和幼儿教师,就让我们且行且思,让我们积极耕耘,静待花开……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成长方式     下一篇: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