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5-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熊丙奇:实行选课走班,不仅是课程改革,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整体调整。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是实施选课走班制的出发点。在推进选课走班时,由于学生不再在固定的班级学习,因此,学校必须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学校应抛开传统的办学思路,从培养有个性的创新人才出发,设计每个教育、管理、服务环节,让选课走班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新气象。

  

  储朝晖:无论是课程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还是以高考招生为主的教育评价改革等,都是在提出讨论的时候,大家的期望很高;正式方案敲定的时候,“温度”便下降了;付诸实践的时候,又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几年下来,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此时,就需要更加丰富的想象和更为充分的实证,从而实现教育改进的突破;一旦放弃想象和实证,就会使改革停滞或倒退。

  

  殷国雄:“教材城市化”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被剥夺。长久以来,大到学科设定、课程评价标准,小到课时安排、上课内容,总是受到高层权力方的各种干涉。而处在教育权力结构最底层的教师和学生,却对这些同他们自身密切相关的课程与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发言权,这严重违背了课程改革的方向——教师和学生才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变革,鼓励和激发每个人对给定的内容有自身的独特见解;教学不仅是师生围绕特定内容的对话交流,也是由师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曹周天: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以短小精悍著称的微课程越来越成为基于网络平台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构思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树立4种观念:时间观念、内容观念、结构观念和语言观念。面对新挑战,努力应对技术环境对教学改进提出的新要求,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

  

  崔秀梅:新课程倡导小学阶段要以综合课为主,强调不同学科相互整合,避免各自为战的分隔态势,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学校要走一条课程整合的路子,即把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科学、品德和社会等几门课程进行整合,以达到以下3个目标:更有效地实施这些课程,真正落实课程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促进学生发展;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徐长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把劳动技术教育降位为4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部分,课时只占1/4,并且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劳动教育甚至仅仅只是课程表上的一个“摆设”。过去几十年积累的劳动教育教学资源解体了,教师改行了,场地设备、经费毫无保障。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要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能只突出德育功能,还要拓展其他功能,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佳邑 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